《詩詞曲賦文·游梅仙山和唐人韻(選一)》原文與賞析
薩都刺
仙人不可見,借鶴過仙家。
夜臥千峰月,朝餐五色霞。
祠空風掃葉,人去鹿銜花。
歸隱知何日,分爐學煉砂。
薩都剌以進士入仕,應奉翰林文字,后升侍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宣差,又調閩海廉訪司知事。這首詩即作于他任職福建期間,時元順帝至元3年(1337),時詩人66歲。詩人因得罪權貴而遭貶謫,在江南期間便縱情山水,和許多道士僧人交往甚密,是道觀禪院的常客,目的是抒解自己胸中的憤懣,從中尋找慰藉和超脫。《游梅仙山和唐人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原詩為一組四首,這里所選的是第三首,所和用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的韻腳。
梅仙山在今福建建甌縣南,傳說東漢梅福曾煉丹于此,山上有丹井、壇、灶等遺跡。梅仙山還有子真道人祠。山中有道士修煉。薩都拉偕友人往訪時,周道士曾汲水煎茶招待他們。
此詩為五律。首聯說:當年在此修煉成仙得道的梅福已經渺無蹤影,不可見到了;今天,我們來往訪這仙人之家。“借鶴”用的是《搜神后記》中丁令威化鶴歸來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對得道仙人的仰慕。頷聯 “夜臥千峰月,朝餐五色霞”,既是寫當年梅福又是寫眼下周道士臥月餐霞的道家修煉生活。這兩句寫得形象生動,極富詩情畫意而又突出了道家修煉生活的特點,因此,頗受后人稱頌。明代胡應麟 《詩藪》 中引此二句,認為它句法完整,是效法李白的成功之作。頸聯中“祠空風掃葉”句寫子真祠。據薩都刺 《梅仙山行》序中所記,梅仙山絕頂“有破屋兩椽,中設子真遺像,傍有藥爐尚存”。可見子真祠已破敗不堪。“祠空風掃葉”一句真實地描繪了這種景象,透出詩人的嘆惋遺憾之情。“人去鹿銜花”一句暗用佛說法、天雨花的佛教故事,說仙人已去,鹿還銜著仙人論道時墮下的天花,來表現對梅福和子真的思念。從該組詩的第二首 “秋深霜葉滿,麋鹿日相逢”的描寫看,山上確實麋鹿成群,所以這兩句又是山景的寫實。麋鹿滿山,口銜鮮花,確是仙家境界。尾聯表達了詩人隱居學仙的愿望,委婉地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
薩都剌宦海浮沉,看透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爾虞我詐的腐朽本性,從而向往修煉成仙的道家生活。這首詩寫得輕靈飄逸,把這種愿望表現得極為充分。但這絕非道教之光,而是詩人的不幸和時代的悲劇。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游仙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灌園叟晚逢仙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