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加里博士》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0 黑白片(無聲) 85分鐘
德國德克拉制片廠攝制
導演:羅伯特·維內 編劇:卡爾·梅育 漢斯·雅諾維支 攝影:維利·哈邁斯特爾 主要演員:維爾內·克勞斯(飾卡里加里博士) 康拉德·伐德特(飾舍扎爾) 弗雷德里赫·弗海爾(飾弗朗西斯) 里爾·達古弗爾(飾珍妮) 漢斯·馮·特瓦道夫斯基(飾阿侖)
【劇情簡介】
在公園的長凳上,大學生弗朗西斯正在和另一個男子談話。一個女人神氣茫然地從他們身邊走過。弗朗西斯告訴他的朋友說,她叫珍妮,是他的未婚妻,“她和我遭遇到的事情要比我剛才告訴你的故事更奇特。你聽我說吧……”
弗朗西斯的故鄉霍爾斯登沃爾。那是一個小鎮,建筑在一座尖頂的小山上。密集的房子都有尖尖的屋頂,仿佛搖搖欲墜似地緊貼在陡峭的山坡上。小山尖頂上矗立著一座大教堂,它有兩個尖頂,古怪地互相傾斜到一起。這一切都是畫在油布上的。
一個巡回市集來到小鎮上。各式各樣樣子奇特的帳篷。戴高禮帽的卡里加里博士從很陡的石級上爬上來。他身上緊緊裹著一件黑斗篷,一雙眼睛在厚得出奇的鏡片后面骨碌碌地向四周張望。他一手拄杖,一手拿著一本書。手上的白手套背上有三條黑色的粗杠。他走路一蹺一拐,顯然是個瘸子。他面相兇惡,帽沿下飄動著幾綹白發。
弗朗西斯的同學阿侖正坐在他的居室里讀書。那是一間頂樓,墻是傾斜的,有一個風箏形的窗子,阿侖表情嚴肅,衣著邋遢,完全是一個文科大學生的模樣。他突然放下書,下樓來到街上。一個男人塞給他一張雜技演出的宣傳品。他高高興興地來到弗朗西斯的住處,那是一間有著三角形窗戶的大房間。他幾乎用強力把弗朗西斯拉出了房間,和他一起去看雜技演出。
卡里加里博士出現在鎮長辦公室里,他要求獲準演出催眠術。鎮長不置可否。就在卡里加里的帳篷正式開演節目的當晚,鎮長被發現死在他的房間里,身上有利器造成的傷口。
弗朗西斯和阿侖來到卡里加里博士的帳篷。帳篷中央有一條走道,通向后景中的舞臺。觀眾或坐或站在通道兩旁。舞臺右側有一個狹長的小木柜,像一具棺材。卡里加里博士拉開柜門,舍扎爾出現了。他穿一身黑色的緊身衣,其瘦無比,臉色死白,眼睛緊閉。他臉上化了濃妝,粘了長睫毛,眉毛上畫了粗黑的線條,嘴描成弓形,兩個眼睛下面各有一塊三角形的黑斑。在卡里加里的命令下,他的嘴開始扭動,然后微微張開,眼睛也慢慢睜開,最后睜得大大的,完全像個瘋子。卡里加里向觀眾宣布,舍扎爾能回答大家的任何問題,因為他能預知未來。阿侖好奇地發問:我能活多久?回答是:活到明天凌晨。弗朗西斯表示不可置信,阿侖則滿臉惶惑的神色。
在回家的路上,弗朗西斯和阿侖遇見了珍妮。珍妮的眼睛和眉毛化了濃妝。他們三人顯然談得非常融洽。他們身后的街道是一排排圖案光怪陸離的景片。在分手時,弗朗西斯和阿侖約定,他們雖然都很愛珍妮,但一定尊重珍妮的選擇。無論她選擇誰,他倆永遠是好朋友。
當夜在阿侖的房間里,一個黑色的人影突然出現在阿侖身后,墻上出現兩個人影格斗的場面。阿侖被刺死了。
弗朗西斯急忙去警察局報案,發誓要查出兇手。他把消息告訴了珍妮和她的父親(一名醫生)。他們一致認為舍扎爾有重大嫌疑。弗朗西斯要求警方允許他去搜查卡里加里博士的住處。
在卡里加里的篷車上,卡里加里正在調制一碗食品。放在舞臺上的狹長小木柜現在橫放在地上。他調好食物后,打開木柜門,舍扎爾在里面直僵僵地躺著,似乎正在熟睡。卡里加里用雙臂圍住舍扎爾的脖頸,讓他坐起來,開始喂他食物。弗朗西斯和珍妮的父親敲門,卡里加里趕緊讓舍扎爾躺下,關上柜門,再去開門。他知道對方的來意后,憤怒地不許他們進門,但在醫生出示警方證明后,卡里加里立即改變了態度,同意醫生對舍扎爾進行檢查。這時弗朗西斯聽到車外在叫賣號外,號外上用大號字報道:“霍爾斯登沃爾謀殺案真相大白,兇手第三次行兇時當場落網”。弗朗西斯急忙招呼醫生離開了篷車。卡里加里博士獰笑著目送他們離開。
在警察局,弗朗西斯和醫生聽著兇手的口供。他供認不諱企圖殺死他的妻子,使用的是和前兩次神秘殺手使用的匕首相同的兇器,為的是想嫁禍給那個神秘殺手。
珍妮因父親久出不歸而心緒不寧,她獨自去到卡里加里那里。卡里加里招呼她進去,讓她參觀木柜里的舍扎爾。舍扎爾突然睜開眼睛,死死地盯著她。她嚇得大叫起來,奪門而逃。卡里加里和舍扎爾默默地目送她離去。
當天夜里,在珍妮的臥室外面,身穿緊身衣的舍扎爾悄無聲息地站在窗外,手里的匕首閃著寒光。他手腳靈活地潛行到珍妮床邊,正當他舉起匕首要往下刺時,他突然停住了。他呆呆地看著熟睡中的珍妮,手里的匕首掉落在地上,驚醒了珍妮。她嚇得大叫起來,舍扎爾努力制服了她,把她抱起來奪門而逃。他在陡峭的屋頂上行走如飛,如履平地,最后消失在一個屋頂后面。
潛伏在卡里加里的篷車里的弗朗西斯透過窗格監視著卡里加里,他看見舍扎爾仍一動不動地躺在小木柜里。
被驚醒的鎮民群起追截舍扎爾。在一座小橋上,舍扎爾終于筋疲力盡,不得不拋下了珍妮。他蹣跚地走了幾步,跌倒在地上,從山坡上滾落了下去。
珍妮被救回了家。她在昏迷中不時狂喊:“舍扎爾!”弗朗西斯簡直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因為他確實看到舍扎爾一直在木柜里躺著。他又趕到警察局去,發現那個被捕的嫌疑犯也仍然被鎖在牢房里。但是,當他隨警察再次光臨卡里加里的住處時,他終于發現躺在木柜里的是一個假人。
一場追捕開始了。弗朗西斯在卡里加里博士后面緊追不舍,他發現他逃進了一座門前掛著瘋人院牌子的大院落,隨即失去了蹤影。瘋人院里的醫生們告訴弗朗西斯,卡里加里博士是這里的院長。弗朗西斯大驚失色,他要求謁見院長,但院長正在休息,醫生們讓他去門外看到了睡著的卡里加里博士。他聲嘶力竭地向醫生們講述他追捕卡里加里的經過,但是沒有人相信他。醫生們同意幫助他進行調查。
在卡里加里的辦公室里,弗朗西斯發現了一本詳細記載了卡里加里博士研究如何對舍扎爾施行催眠術并利用他去行兇殺人的日記,內容與已發生的事件完全相符。這時,山下的農民送來了跌死在道旁的舍扎爾的尸體。卡里加里博士被叫醒了,他一見到舍扎爾的尸體便發起狂來,扼住了一個醫生的脖頸。人們制服了他,給他穿上緊身衣,送給了禁閉室。
故事講完了。弗朗西斯向瘋人院走去。他突然發現舍扎爾手持一束花若有所思地站在那里。一個酷似卡里加里博士的白發老人走過來。他是瘋人院的院長。弗朗西斯驚叫起來,他朝這兩人撲過去。眾醫生制服了他,給他穿上緊身衣,送進了禁閉過卡里加里博士的同一病房。
院長微笑著告訴醫生們說:“我終于明白了他的瘋病的性質。他以為我是那個神秘的卡里加里。我現在找到使他恢復神智的途徑了。”
【鑒賞】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電影史上被談論得最多的影片之一。它的表現主義風格和它所塑造的作為瘋狂和幻想、殘忍和固執的結合體的卡里加里博士這一形象,對西方恐怖片這一類型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尤其深遠的影響。
《卡里加里博士》于1919年開拍時,德國正陷于戰敗后的苦難之中。人們普遍對把德國拖入一場可怕戰禍的政治權威和群眾對權威的盲從感到不滿。這是促使卡爾·梅育去編寫電影劇本《卡里加里博士》的重要思想背景。梅育是德國無聲電影時期最富于個性的電影劇作家,他出生在一個敗落的商人家庭,做過商販、流浪畫師,當過演員,在大戰期間當過兵,由于行動反常,曾被送進精神病院去治療。他對他的朋友、布拉格詩人漢斯·雅諾維支的一個把權威作為一個犯罪的瘋子來看待的故事梗概極感興趣,便把它加工成一個電影劇本,交給制片人埃立克·龐茂。
在梅育和雅諾維支的電影劇本里,卡里加里博士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他利用他的催眠術(權威的魔力),驅使無辜的青年去殺人。但龐茂買下劇本后,對劇本作了重大改動。他和預定導演該片的弗立茨·朗格合作,給未來影片添加了一頭一尾,把卡里加里博士的瘋狂犯罪改變成一個瘋子的狂想,于是權威從犯罪的瘋子一變而為理性的保護人。梅育怒不可遏,然而無可奈何。
龐茂為未來影片規定了表現主義的敘事風格。所謂表現主義是本世紀初葉流行于德國、奧地利和北歐等地的一種藝術流派,其基本主張是力求把創作者本人的內心騷動情緒外射于所描繪的形象之中。表現主義的繪畫充滿了夸張失實、扭曲變形的形體和奇特失真、過分渲染的彩色。在1919年的德國,劇場、畫廊、街道、櫥窗里隨處可見散發著混亂不安的思想情緒的表現主義作品。據龐茂自述,他決定把《卡里加里博士》拍成表現主義的、“風格化”的影片, 目的是為了賺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好萊塢正逐漸稱霸世界。丹麥人有過自己的電影企業。法國人有過一個非常生氣勃勃的電影企業,在戰爭末期黯然失色了。德國是戰敗國,它如何才能拍出堪與別人競爭的影片呢?試圖模仿好萊塢或法國人是絕無前途的。于是我們努力另辟新路:拍攝表現主義的或‘風格化’的電影。這是可能的,因為德國擁有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家、一個強有力的文學傳統和偉大的戲劇傳統。這給我們提供了造就優秀演員的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毀掉了法國電影企業;德國的問題是和好萊塢一爭高下。”為此龐茂聘請了表現主義畫家赫爾曼·伐爾姆、華爾特·羅里希和華爾特·雷曼來為未來影片設計、繪制布景和道具。由于弗立茨·朗格另有片約,謝絕了龐茂的邀請,龐茂只得臨時改聘多產的商業影片導演羅伯特·維內。所以,正如喬治·薩杜爾所指出的,“這部名片的真正導演并不是維內,而是三個‘狂飚社’表現派的畫家。”同時,人們也一致公認,使影片大獲成功的還應歸功于三位杰出的演員:克勞斯、伐德特和達古弗爾。影片公映后大受歡迎,在巴黎竟創造了連映七年的空前紀錄。1958年,117位來自各國的電影史家和評論家在布魯塞爾評選“世界電影12佳作”時,《卡里加里博士》榜上有名。
然而,在影片公映之初的一個月內,輿論并不一致。劉易斯·約可布斯在《美國電影的興起》一書中曾說,“沒有一部影片,哪怕是《一個國家的誕生》,曾經像《卡里加里博士》那樣,在一個月內引起過如此多的評論、爭鳴和思考,那是創紀錄的。”評論絕非都是贊揚的。最著名的“卡里加里反對派”包括潘諾夫斯基、艾滋拉·龐德以及后來的巴贊等,他們猛烈抨擊《卡里加里博士》的變形畫面和在繪景前拍攝真人演員是“耍花招”、“玩弄小聰明”,認為它在利用特殊透鏡和異常的拍攝角度來造成怪異效果方面是完全失敗的,對它的舞臺性深表不滿,等等。愛森斯坦稱該片是一次“野蠻人的狂歡節”,說它毀壞了電影藝術的健康的幼年時期,是“無聲的歇斯底里、雜色的畫布、亂涂亂抹的景片、涂滿油彩的臉孔和一群惡魔般的怪物的矯揉造作的表情動作”的一次不可容忍的結合。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的著名論點更是人所共知的。他從影片中看到了一種把德國導向希特勒政權的思想傾向,認為影片強烈地表現了當時德國集體心理的內在張力——害怕個人自由會導向不可收拾的混亂,因而只能求助于暴君的權威。克拉考爾指出,如果說原來的電影劇本所描繪的是絕對的權威會有濫用權力的潛在危險,后加的頭尾則是對這種權威表示臣服并暗示權威對大眾有益。
對《卡里加里博士》大加贊賞的評論主要是著眼于影片的敘事風格的巨大創新意義。保爾·羅沙稱它為“在電影這一新媒介中表現出創造性思想的一次重要嘗試”,“它永遠讓人感到新鮮”。洛蒂·艾斯納說,影片的整體設計創造出一種滲透肌膚的焦慮和恐懼的感覺。其特點是光亮和黑暗的極端反差、扭曲的角度、夸大失真的縱深和布景內的向量關系、繪制的布景和陰影。美工設計的這種基調擴展到了服裝和化妝。
作為表現主義畫家的赫爾曼·伐爾姆曾宣稱,“電影應當是活的圖畫”。這句話成了《卡里加里博士》的美學基礎。按照表現主義的造型原則,影片里的一切物體形態都被嚴重扭曲,而為了和這個變形的世界保持協調的關系,所有的人物也都穿上了奇形怪狀的服裝,面部經過夸張的化妝,用極不自然的表情、手勢和步態進行表演。喬治·薩杜爾曾舉出這樣一些驚人的鏡頭:囚犯蹲在一根尖角木樁的頂端;強盜徘徊在煙囪林立的屋頂上;夢游者的瘦長身影停留在一堵陰暗高墻構成的變形而模糊的遠景中的白色圓圈中間。
處在影片中心的是由維爾內·克勞斯扮演的卡里加里。他拖著腳走路,在厚厚的鏡片后面斜著眼看人,他的一身古怪服裝,手套上三條同他的垂落在前額上的頭發相配稱的黑色條紋……都給人以難忘的印象。維爾內·克勞斯后來成為專演陰森可怖的人物的著名演員,如保爾·萊尼的《蠟人館》中的殺人狂杰克和伐特·哈爾蘭的《猶太人徐斯》中猶太陰謀分子等。扮演舍扎爾的康拉德·伐德特也因此一舉成名,曾主演了《布拉格來的大學生》等著名影片,后來去了好萊塢,并在那里終其天年。更有必要一提的是,他扮演的舍扎爾,作為一個既令人恐懼的惡魔、但又令人同情的弱者的典型形象,后來在西方恐怖片中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類型人物。
然而,維內的名字卻絕少和他的這部最著名的影片發生聯系。絕大多數評論家和史家拒絕承認維內對這部影片作出過任何貢獻。這未必是不公正的。
因為維內盡管有卡爾·梅育這樣的杰出電影編劇與之合作,但他在1938年逝世前從未拍出過一部能在電影史留下名字的影片。
本片于195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由26個國家117位電影史家評選為“世界電影12佳作”的12名。
上一篇:《卡比利亞》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雙旗鎮刀客》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