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默里·皮鞭之吻》經(jīng)典詩文賞析
(唐正秋 譯) (唐正秋)
在卡迪夫, 圣瑪麗大街的旁邊,
你可以在那兒一家春宮書店買到
一本雜志叫做《皮鞭之吻》。
我過去常常自稱在里面發(fā)表過詩歌。
《皮鞭之吻》,我從來沒見過。
我或許見過那種人們熟悉的技藝,
因?yàn)槲沂窃谝环N鞭藝文化中長大。
祖父能用皮鞭將一條黑蛇的頭打掉。
斯坦利以打蛇為樂他會從馬上一躍,
猛然一鞭勾住旋動的蛇再死命一拉!
那突然伸出的蛇頭“”地直竄。
這些鞭子本身也是黑色的、精細(xì)地編成的。
雙臂盤繞的野獸—這種野獸會猛然沖動,
在公牛身上抓出一條血濺肉飛的長口
(然后又飛快縮回), 或懶懶地將道上一只
螞蟻的頭砍掉。我父親曾干過。
鞭頭上有個結(jié)能打死一只野兔。
有這樣的規(guī)矩:對于好狗和兒童
要用相同的、對折了的鞭子抽打。
鞭頭馬鬃辮子打出的響聲
響亮而尖厲。這是一萬或一萬二千
年來音障的一個人為的破裂,
響鞭就象用皮鞭打出的
閃電帶來的最弱的雷鳴。
當(dāng)黑蛇下了地獄,他們的毒牙
作了鞭柄上的雕刻裝飾。
他們被給予的不過是正午的炎熱,
汗水,流著血的臀部以及咒罵。
它們攪起灰塵的風(fēng)暴來報(bào)復(fù),
讓那風(fēng)暴在人的舒適
觸到鞭頭的地方咆哮。那是
一座寺院, 在那些說話慢條斯理的
愣小子經(jīng)過干旱和軍營出現(xiàn)在
技藝從死亡和抑制中解體的
地方之前,那寺院需要給予
更多的清洗,在圣瑪麗大街。
《皮鞭之吻》這首詩的標(biāo)題是借自一家春宮雜志的名字。
將“吻”和“皮鞭”結(jié)合起來似乎是荒謬可笑的。 “吻”是導(dǎo)致喜悅的概念;而“皮鞭”則是導(dǎo)致痛苦的概念。默里把這兩個詞拿來作文章,賦予這兩個“不協(xié)調(diào)地”排列在一起的詞以新的活力和趣味。這種表面矛盾的標(biāo)題到后來被證明是很恰當(dāng)?shù)摹?br>
這首詩充滿了黑色幽默和荒誕,以及響鞭的擬聲效果。其潛在的主題是罪惡和報(bào)復(fù)。
象默里的其他大多數(shù)詩歌一樣,《皮鞭之吻》的開始和結(jié)尾都提到了一個特定的地點(diǎn)。在這兒, 以純潔的象征圣瑪麗命名的大街與其近旁的那個黃色書店形成了強(qiáng)烈的諷刺。詩中主人公(默里自己)說:“我過去常常自稱在里面發(fā)表過詩歌”也是一種反語式的幽默,因?yàn)楹茈y想象那種雜志會發(fā)表象默里這樣嚴(yán)肅的詩人的詩。
第二節(jié)開始回顧這種“皮鞭文化”。整首詩對皮鞭都表示出了一種既愛又恨的態(tài)度。 主人公的口吻對那種技巧表示了羨慕,但那精湛的技藝卻是與死亡、黑蛇、地獄、專橫和永世的懲罰等意象連在一起的。這首詩在贊同和恐懼兩方面也許恰當(dāng)?shù)刈髁讼嗷ネ敢暋D骋恍┯謵塾趾薜膽B(tài)度當(dāng)然是有意安排的,但另一些則可能反映了某種難以解決的矛盾。 有些詞如“鞭子抽打”和“鞭頭”等在澳大利亞最能引起共鳴,因?yàn)榘拇罄麃啔v史上的“囚犯”常常受到這種粗暴的待遇。
用皮鞭將蛇打死引出了蛇的主題。到后面,蛇這個罪惡的象征在地獄里拿來做皮鞭的裝飾。詩人緊緊扣住詩中的形象化語言,盡管用了荒誕的方法來寫, 其主題卻非常深刻、嚴(yán)肅。
詩中提到皮鞭不僅打蛇,也打狗和小孩。用“鞭子抽打”, “鞭頭”等詞用來對付小孩的過失顯示出一種非常“不協(xié)調(diào)”的粗暴。另外皮鞭還會抓得動物“肉飛血濺”,這頗具諷刺和夸張的意味, 因?yàn)槠け蕻吘故瞧じ镒龅摹?br>
第七節(jié)描寫黑蛇在地獄里的情景。地獄之火被“正午的炎熱”取代,這很具澳大利亞特點(diǎn)。
第八節(jié)中的一些詞被認(rèn)為具有性的某些暗示或象征。
最后一節(jié)中“解體”這個詞是關(guān)鍵。這個詞的英文原詞是unbraids,意為將皮鞭的辮子退掉。皮鞭都是編成的,它的一些功能——用途,技藝及殘酷性等也是象辮子一樣交互聯(lián)系和形成的。只有當(dāng)那些“愣小子”克服掉自身的暴力和仇恨,皮鞭才有可能變成和平的技藝和文化。“抑制”這個詞是指抑制性欲,抑制作惡的動機(jī),抑制濫用技藝的作法等等。在努力將技藝從瀕亡中解救出來的同時,默里似乎在尋求“吻”和“皮鞭”這兩個對頭之間的某種和諧或綜合。
詩的最后幾句當(dāng)默里回到圣瑪麗大街的寧靜中來時,似乎使矛盾得到了緩和或解決。
“皮鞭之吻”在朦朧和這種滑稽性的排列中骨子里帶著一種深沉的黑色幽默。它集幽默道德觀念以及對皮鞭文化的研究之大成。詩中的緊張氣氛一直象標(biāo)題“皮鞭之吻”一樣強(qiáng)烈。如前所講,這首詩潛在的主題是罪惡的問題。默里暗示必須維持對某種罪惡的控制,但是那種殘暴的懲罰本身就是一種罪惡。控制并非易事。
上一篇:〔美國〕休士《疲倦的布魯斯》賞析
下一篇:〔法國〕雅各布《磨房的輪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