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薩巴·的里雅斯特》經典詩文賞析
我走遍了城市的每個角落,
然后登上了一個高坡。
剛上坡的地方,人煙稠密,
再往高處,就荒無人跡,
周圍是低矮的城墻;
我獨自坐在一個角落里,
在我看來,城墻的盡頭
也就是城市的最后一角。
的里雅斯特有一種
毫不矯飾的魅力。
如果你高興,你可以把它
看作是一個急躁而饕餮的小伙子,
有一雙湛藍的眼睛, 而兩只手
卻碩大無比,無法把花兒呈上——
又象一種
爭風吃醋的愛情。
從這高坡上,我看到
每一個教堂,每一條街道,
這些街道有的通往熙熙攘攘的海岸,
有的通到小山;
那巉巖峭壁的頂峰上,
最后一座屋子巍然屹立。
四周, 有一種
奇特的空氣,
流向每一個景物。
這是令人哀痛的空氣,
鄉土的空氣。
我的城市喲, 它在各方面
雖都洋溢著生命力,
卻有一個為我而設的
為我那沉思、羞怯的生命而設的角落。
(錢鴻嘉 譯)
的里雅斯特是意大利的一座城市,市內街道縱橫,“人煙稠密”,而四周卻被低矮的城墻緊圍。詩人薩巴便是站在城墻的一角,領略它那“毫不矯飾的魅力”的,他審視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也審視著自己與這城市之間的獨特關系。于是,城市的每個角落便有了詩人的情感,也便有了詩。首先,詩人把的里雅斯特比作“一個急躁而饕餮的小伙子”,兩只“碩大無比”的手只知道貪婪的獲取,而不知道奉獻,象一個男子“無法把花兒呈上。”在這里, “爭風吃醋的愛情”絕不是對愛的描述,也不是因過分摯愛而引起的對情敵的嫉妒,而是顯示了這座城市中的人與人(也是詩人所認識的世界的人)之間的一種爭斗關系,展示了現代社會中的人性與人情的淡漠甚至消亡的嚴酷現實。于是,這座城便成了一個世界,成了整個現代文明社會的縮影, “街道”也成了人生之路的象征。茫茫人生,淼淼人世,道路千條萬條,有的通向“海岸”,寬敞而遼遠;有的通向山坡,狹窄而崎嶇;但是,詩人所居的地方卻在“那镵巖峭壁的頂峰上”,前無進路,后無退路,四周彌漫著悲哀的空氣。這是他的“鄉土的空氣”啊,而它已變了一個模樣, “流向每一個景物”,似乎要將它們淹沒,或是吞噬。在這里,我們已經明白了,詩人對城市的歌唱實際上是對人生的歌唱,是對現代生活的歌唱。他所認識的人生之中充滿了悲哀與絕望。全詩所展示的完全是一種悲觀的人生理想。詩的最后四行是詩人感情的高度升華,詩人知道,人世間的許多事情在各方面都“洋溢著生命力”,但這一切都不是為他而設的,都與他無關,生活為他另設了一個“角落”。這個“角落”就是詩人的情之所寄,就是他的與眾不同的人生追求,體現了詩人憤世嫉俗、不滿現實的情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逃避世事、逃辟人生的悲觀主義人生觀。全詩采用意象手法寫成,而詩人所選用的意象大多都是暗色的,其中注入了詩人深沉的人生理想,每一個意象都是心血的凝聚和情感的外溢。世間的繁榮與詩人的追求所形成的矛盾流貫始終,顯示了他對人世的不滿和內心的苦悶,使全詩籠罩著一種壓抑、死寂的氣氛,低回婉轉的的旋律又加強了這一氣氛的沉重。這二者結合得十分完美,達到了情與景、心與物的交融,體現了薩巴的一貫風格。
(蔣登科)
上一篇:〔美國〕普拉斯《申請人》賞析
下一篇:〔蘇聯〕茨維塔耶娃《祖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