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考什布克·報春者》經典詩文賞析
從那些充滿陽光的異國
歸來吧,親愛的鳥雀,平安地歸來!——那里
沒有你們的
親人和朋友。
你們離別了的樹林
因為失去綠葉和歌聲而憂愁。
在那永遠蔚藍的天邊,
你們可曾
想念你們的祖國?
惆悵地思念故鄉?
有沒有思鄉的眼淚,
望著朵朵白云飄向北方?
你們回憶起我們的時候,
一定用熱烈的歌喉
向炎熱的大自然唱起
神圣的頌歌和可愛的民謠!
你們可曾向外人講過
我們的民謠最好?
現在, 你們愉快地歸來吧!
重返碧綠的田野,
重返林叢的鳥巢!
夏天, 夏天已到!
我將衷心地把你們擁抱,
眼含淚花, 幸福地微笑!
田野的百花, 詩情的夜晚,
輕輕的風, 暖暖的雨,
所有的歡笑
都和你們一同來到。
你們把帶走的一切
又送還祖國的懷抱!
(馮志臣 譯)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的詩,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對祖國的深摯情感。
“報春者”,即冬去春來忠實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信息的鶯鶯燕燕一類的候鳥。候鳥當然是沒有國籍的,它們自由往來,惟時序是遵。不知何謂去路,何謂歸程,何謂國境,何謂界碑。詩人卻偏執地認為,這些鳥雀屬于他的祖國,從而召喚親愛的鳥雀們從異國歸來。詩的第一節召喚那些羅馬尼亞籍的鳥雀從異國歸來,認定鳥雀們在那里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而祖國的樹林卻為它們上一個深秋的離去而憔悴而憂愁。這里賦予“鳥去林凋”這一自然現象以一種主觀臆想的因果聯系,抒寫祖國對于她的浪跡天涯的孩子們的思念, 不合于理卻合于情。第二、三節, 詩人馳聘想象,詢問候鳥,遠在異域時,是否思念故國? 目送白云北渡時,是否灑過思鄉淚,并可曾向人夸耀過祖國的歌謠?所詢所問顯然帶著肯定的語調。第四、五節盡情抒發了對歸鳥的歡迎之情。 “你們把帶走的一切,/又送還祖國的懷抱”,碧綠、繁榮、輕風、暖雨、詩情、歡笑,所有這一切,都曾是候鳥帶走今又是候鳥送還的。
另外,第一節首句中“異國”一詞有“充滿陽光的”作定語,第二節首句中亦有“永遠蔚藍的天邊”,這些修飾語并不一定帶有斷然的褒意色彩;縱觀全詩,反而使人覺得詩人似乎在說,他鄉雖好,終不如故鄉令人牽腸;異地固美,但祖國也有輕風暖雨。
總之,此詩把春歸的候鳥完全人格化,讀來親切感人。加上韻律優美,語言淺近,情味雋永,具有濃郁的民歌風格,充滿民族自豪感,故深受羅馬尼亞人民歡迎,是一首至今傳誦不衰的佳作。
(毛 翰)
上一篇:〔英國〕白朗寧夫人《抒情十四行詩第四十三首》賞析
下一篇:〔美國〕霍爾《新的動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