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肯斯坦的新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35 黑白片 75分鐘
美國環球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詹姆斯·懷勒 編劇:威廉·赫伯特 約翰·勞德·巴代斯頓 攝影:約翰·梅卡爾 主要演員:克林·柯萊夫(飾弗朗肯斯坦) 瓦萊里·霍普遜(飾依沙白特) 包里斯·卡爾洛夫(飾惡魔)
【劇情簡介】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瑪麗·雪萊向丈夫詩人雪萊和好友貝倫講述了惡魔后來的經歷。
……木磨房在一片大火中變成焦架,倒塌在地。人們發出熱烈歡呼,慶祝惡魔在火海中葬身。弗朗肯斯坦的女仆望著騰起的烈焰,說道:“這是最美的葬禮,我親眼看到惡魔的下場!”市長動員大家: “回家去吧。”
弗朗肯斯坦躺在擔架上,不省人事。依沙白特痛哭流涕,人們把他抬回家去。大家紛紛散開。小女孩瑪麗亞的父親走上前去,他要親眼看到惡魔的尸體,瑪麗亞的母親阻止他,但他仍不顧一切地走近磨房。一不小心,他墜落在一個水坑中,他奮力掙扎,高喊救命。這時,躲在水中的惡魔探出頭來,他慢慢向男子走來,猛然將他抓起來掐死。惡魔爬出水坑,又把慌亂中的瑪麗亞母親扔進水坑,然后向山下走去。弗朗肯斯坦的女仆看見惡魔,驚叫著奔逃。馬車來到家園,人們把擔架抬入室內。女仆高呼惡魔沒有死,卻無人相信。她只好獨自哀嘆: “惡魔會把你們都掐死在床上。”
弗朗肯斯坦脫離了危險,他對依沙白特說自己要探尋生命的奧秘,要把握上帝的權力,創造生命。依沙白特責怨丈夫著了魔。這時門外響起咚咚的敲門聲,女仆開門,原來是普雷多里斯教授來訪。普雷多里斯教授是大學的哲學老師,由于思想古怪被學校開除,他要求與弗朗肯斯坦單獨面談。普雷多里斯教授告訴弗朗肯斯坦,他打算與他合作共同制造生命,弗朗肯斯坦表示自己不打算再從事這類試驗,不愿與他合作。教授說:“你創造的惡魔正在殺人,你也有不可推脫的罪責。現在只有前進,不能后退。”他告訴弗朗肯斯坦自己也在創造生命,并邀請弗朗肯斯坦前往他的莊園觀看他的試驗。他擺出自己設計和制造的一批有生命的活物:國王、王后、主教、跳芭蕾的舞女等,只是他制造的人物都太小了。他對弗朗肯斯坦說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目前你已經創造了一個男人,還須造一個女人,一個“弗朗肯斯坦的新娘”。
惡魔在森林里游逛,他又餓又渴,走到河邊。他喝水時發現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又氣又急,用手拍打水中的影子。市長組織全市的男人捕捉怪物,人們一起上前將他捆綁在木桿上,運回城里,市長命令人們把惡魔關在地下監獄中,上了鐵鏈,讓士兵嚴加看管。惡魔用力掙脫了鐵鏈,逃出地下監獄。人們驚嚇得四散奔逃。惡魔來到山中,他發現有人在湖邊燒肉,便撲上前去搶,結果燒壞了一只手,他大叫著逃走。忽然,他聽到不遠處傳來了聲聲音樂,他面部頓時呈現出笑容,抬頭望去,他看到一只燈火通明的窗戶。他走近小屋,看到里面正坐著一個修士拉琴。修士聽到聲音,便大聲說:“請進,我的朋友!”惡魔躲在門外,怯生生地不敢入內。修士伸出手,他摸到來人受傷的手,便拉著他走進屋。他向來者提出許多問題,惡魔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修士說:“我的眼睛瞎了,什么也看不見。你不會說話嗎?如果你聽得見我的話,就請把你的手放在我的肩上。”惡魔依修士的話做了,修士十分高興,起身去為他弄吃的。惡魔狼吞虎咽地吃著,發出呼呼的滿足聲。然后修士讓惡魔躺在床上休息,拉住他的手說:“上帝,感謝你理解我的孤獨,給我派來了朋友。”聽到這話,惡魔的眼里流出淚水。
他們在一起生活。修士教惡魔認字:面包、煙酒、好壞……惡魔最喜歡修士的小提琴,經常讓修士為他演奏。一天,來了兩個獵人,他們看到惡魔便與他撕打起來,修士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獵人便把惡魔的真相告訴修士。修士將信將疑,被獵人救走。惡魔沖出門來尋找修士,高喊:“朋友!”他獨自一人來到墓地,藏身在一座墳墓中。
普雷多里斯教授帶人來挖墓,他們找到一個年齡19歲的女子,便開棺將她的尸骨取出。教授打發走助手,獨自飲酒吸煙。惡魔走上前來,與他分享煙酒,普雷多里斯教授告訴他要為他制造一個朋友,一個女人。惡魔十分得意。普雷多里斯教授帶來惡魔,威脅弗朗肯斯坦,要求他必須與自己合作。弗朗肯斯坦表示絕不屈從任何壓力。這時惡魔按照教授的旨意綁架了依沙白特,普雷多里斯告訴弗朗肯斯坦:若要依沙白特活著回來,就必須按惡魔的話去做,再造一個女人。弗朗肯斯坦只好同意,他投入準備工作。
為了制造這個女人,必須要有一顆年輕的心臟。普雷多里斯許諾助手卡爾一萬英磅,卡爾殺了一個過路的女行人。暴風雨之夜來了,他們將已準備好的女尸接上電源,利用風箏做空中的傳導,讓女尸充分接受大自然的電力,變為活人。他們把女尸放下,只見女人的手臂在動。“成功了!成功了!”他們狂熱地叫喚起來:“她活了!”
“你就是弗朗肯斯坦的新娘”。普雷多里斯教授對著這個女子說,惡魔也緩步走到女子身邊,拉住她的手。可是那女子卻高叫著推開惡魔,厭惡地走開。惡魔憤怒地叫了起來:“原來你也像他們一樣恨我。”他走到制動柄前,準備拉制動柄。教授與弗朗肯斯坦都嚇壞了,這時依沙白特跑上前來,她緊緊抱住弗朗肯斯坦。惡魔示意他們跑開,他們沖出門,向遠方拼命跑去。惡魔拉動制動柄,隨著雷鳴般的巨響,城堡塌落,把惡魔、教授以及他創造的“新娘”一起埋葬其中。
【鑒賞】
克羅德·貝力在《世界電影精品》一書中這樣介紹影片《弗朗肯斯坦的新娘》:“一般來講,為大獲成功的影片拍攝的續集總不容易超過第一集,然而,同一攝制組在大獲成功的《弗朗肯斯坦》四年后拍攝的續集卻是例外。人們又遇到導演詹姆斯·懷勒(他此前拍攝了《隱身人》)和演員包里斯·卡爾洛夫(1887—1969),他創造的角色影響很大,使他享譽終身。影片的成就來自30年代美國的清教社會環境。”
影片的編導者沒有停留在第一集影片所確立的恐怖氣氛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影片主角惡魔弗朗肯斯坦塑造成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人物。如果在上一集中惡魔尚為非作歹,殺死幼兒,禍害平民安定生活的話,在續集中他雖然仍有不法之舉(例如殺死瑪麗亞的父母),但影片大量展現的卻是惡魔富有人性的一面。他渴望有人理解他,關心他,當他在林中遇到一修士,修士對他苦訴自己的孤獨,稱其為“朋友”時,他的雙手緊緊抓住修士的手并流下眼淚。當他被獵人視為惡魔,獵人把修士帶走時,他是那樣傷心地高喊:“朋友!朋友!”他是那樣愛好音樂,當他初次聽到修士的小提琴聲時,他那滿是傷疤的臉上呈現出笑容。他一再要求修士為他演奏,并在聽音樂時興奮不已。他愛好與人交往,那樣認真地學習人類的語言,他不僅學會了酒肉香煙,也學會了好壞之分。雖然他曾充當了普雷多里斯的打手,綁架了弗朗肯斯坦的妻子依沙白特,但他最終覺醒反抗,從一個別人的試驗品變成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他不僅救了弗朗肯斯坦和他的妻子,也懲辦了邪惡的化身——普雷多里斯教授。
惡魔角色的這一重大性格變更,使他不再是一個父母用來嚇唬孩子的妖怪,而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漢。這一人物原型的恐怖因素煙消云散,人們對他更多的是同情、憐憫。
與上集不同的是,在《弗朗肯斯坦的新娘》中,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反面人物形象——普雷多里斯教授。他雖為人類,卻有魔鬼般的心腸,終日欲念纏身,非要創造出一個女魔鬼,建造起他的魔鬼帝國。在這個人物身上,人們看到了納粹的陰影。1933年,法西斯頭子希特勒成了國家社會黨的頭目,次年,他又爬上了德國國家首腦的寶座。他鼓吹“亞里安人至上”的狂論,施行種族歧視政策,并開始瘋狂迫害猶太人。他的對外侵略政策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并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普雷多里斯教授的野心與計劃與納粹希特勒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平時處心積慮,制造了國王、王后和大主教,為他的帝國打下基礎。為了使他們能像真人一樣大小,他拉攏弗朗肯斯坦,勸說他與自己一起合作。當他的計劃受到阻撓時,他便不惜使用種種卑鄙的手段,以求達到目的。他執意要創造“弗朗肯斯坦的新娘”,以求惡魔能夠繁衍后代。為了取得新鮮的心臟,他重金雇傭下屬,慫恿他們殺人越貨,肆意橫行。影片中的惡魔實際上正是普雷多里斯教授。當弗朗肯斯坦被救回家,與親人依沙白特團聚并在一起議論惡魔時,門外響起“咚咚”的敲門聲,依沙白特此時已嚇成一團,普雷多里斯深夜來訪無異于惡魔的驚擾。
他帶掘墓人盜墓,走進陰森森的墓穴中,掘墓人都嚇得頭發發直,他卻鎮定自若,甚至在墓穴中又吃又喝,享受雪茄煙的樂趣。他與惡魔為伍,也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架勢,需要時拉拉扯扯,不需要時一腳踢開,把他用大劑量麻醉藥打暈。
人類的墮落與惡魔的人情味形成強烈的反差,人的兇殘、暴戾、瘋狂和野心使他無異于惡魔,而惡魔身上的人道主義色彩,特別是他最后的覺悟和反抗又使他成為英雄。正是在這一點上,本片比它的上集更富有現實意義與社會意義,它的道德矯正是耐人尋味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化妝師杰克·皮爾斯為惡魔設計并制作了令人難忘的獨特的面具:高聳的額頭、下垂的眼皮、臉上掛著既讓人憎惡又讓人同情的傷疤。在演員參加的32天拍攝中,卡爾洛夫每天清晨4時半起床,化妝師從6時起準備服裝,整個化妝時間從7時進行到中午12時,然后杰克·皮爾斯在助手奧托·理德瑞的參予下精心檢查和整理。12時半,卡爾洛夫要穿上重達32公斤的服裝和靴子。下午2時,拍攝才得以開始。就這樣,卡爾洛夫已被折磨得精疲力盡,在兩場戲之間他總要忙里偷閑地倒在床上喘息片刻。一月下來,卡爾洛夫體重減輕了10多公斤。卡爾洛夫對自己用心血換來的成果是滿意的,他在評價惡魔這一人物形象時說:“我覺得穿上那些笨重的服裝、靴子,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笨重失常,這種動作與外型使這一人物給人們帶來好感與同情。”
自70年代起至今,幻想片成為時髦的影片類型,它為制片人帶來巨額利潤。成千上萬好奇的觀眾前來影院觀看種種超級暴力、未來災難和強烈感官刺激的場面,他們在觀賞完后又平安回到家中,享受與品嘗晚餐佳肴。1972年,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許多幻想片轉向更為血腥和恐怖的道路。阿沃里亞茨電影節、斯帝日電影節等應運而生。1975年由梅爾·布魯克導演的《少年弗朗肯斯坦》創下了50萬人次的觀眾紀錄,長期遙遙領先,直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和斯皮爾伯格的《外星人》(1982)出來后才得以打破。幻想片的制作規模更為龐大,表演更為微妙,它也逐步突破原有類型,與其它類型并容交錯,向更寬泛的領域發展。今天看來,幻想片仍是第七藝術中最激越人心的。
上一篇:《開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弗洛萊特的若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