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白朗寧·歌》經典詩文賞析
一年恰逢春季;
一天正在早晨;
早上七點鐘整;
山邊沾著露珠;
云雀正在展翼,
蝸牛趴在刺叢;
上帝安居天庭——
世界正常有序!
(楊苡 譯)
“一年之計在于春, 一日之計在于晨”,這是中國兩句古老的成語。對“春”、 “晨”的喜愛顯然是世界共同的; 白朗寧的這首詩就這樣開了頭: 明媚的春光,清爽的早晨。全詩總共八行,詩人沒有更多的描寫,但留給讀者的卻是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廣闊空間:藍天,白云,綠草如茵,露珠晶瑩。在燦爛的陽光下,滴滴露珠閃爍著絢麗的光彩, 映襯出一個美妙的大千世界……乍看起來,這是一首描寫風景、謳歌太平盛世的頌歌。如果僅此而已,我們總覺得有點兒不滿足,還想從這短短的詩行中尋覓點什么。
白朗寧的作品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和微妙的感情,有很高的技巧。讀者要體會其精髓并不容易。與他同時代的文學評論家就曾把讀他的詩比喻作“爬冰山”,可見其難。在第二節詩中, “云雀”與“上帝”并列, 看他們多么逍遙自在: 一個“正在展翼”,一個“安居天庭”。其實這里的“上帝”到底指誰是需要深究一下的。讓我們看看詩人所處的時代——英國產業革命接近完成,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工人生活陷入困境。詩人心目中的上帝和虔誠的教徒心目中的上帝完全是不同的,因為他對虛偽的宗教歷來持譴責態度,他的另外兩首詩《懺悔的故事》和《圣普拉西德教堂的主教吩咐后事》足可證明。白朗寧夫人在為童工呼號的代表作——《孩子們的哭聲》中就直言不諱了:“上帝的模樣跟我們老板一樣。”由此可見,詩中的“上帝”不過是當時社會中達官顯貴的代名詞罷了。至于與云雀對比的蝸牛,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顯然是指世間的普通老百姓。英語中蝸牛一詞,其含義就是“行動遲緩、懶惰疲塌的人”,蕓蕓眾生在這些“上帝”們的心目中就是這樣的可憐蟲。 “刺叢”絕不是什么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一個“趴”字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他們所受的磨難。因此那“正常有序”的世界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其中包含著多少血和淚!在這良辰美景之中, 殘酷的現實更加令人難以容忍。詩人用巧妙的比喻, 用含蓄的、典型的英國的諷刺手法, 揭露了社會的不平。
(曾彥一)
上一篇:〔德國〕赫塞《夢》賞析
下一篇:〔澳大利亞〕尼爾森《歌兒要優美》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