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學·卡·何·塞拉·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見“蜂房”條)
內容概要 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古辛德家族世代居住本地。因血緣相近,后代長相古怪:兩排稀松的牙齒配上一張長長的馬臉,但他們彼此和睦團結,友善相處。就是對在帕羅恰妓院里一貧如洗的盲人客爾家高登西奧,大家也從不嫌棄。高登西奧原先并不殘廢,年輕時還是神學院的學生,后因患眼疾久治不愈,被趕出神學院。他生活無著,便在帕羅恰妓院演奏手風琴,以求溫飽。古親德家族的祖先是聲名顯赫的帕爾多·德·塞拉元帥,但現今這一輩的大多數人卻以種田、打獵、捕魚為生。另一些居民是從外省遷居來的卡羅波人,被稱為“外邊飛來的人。”他們長相也很特別: 額頭都天生一塊紅暈,仿佛家族徽記,他們既不耕耘土地,也不飼養牲畜,從事的是“坐著干活”的行當,如修鞋匠、裁縫、藥材店伙計等等。西班牙內戰烽煙四起,波及加利西亞。原來就有宿怨的古辛德人和卡羅波人關系日趨緊張。卡羅波人法維安是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他做過裁縫,也當過小販,長著一頭暗栗色的頭發,儀表堂堂,可滿肚子都是壞水,人稱“死神之鳥”。此時,他認為鏟除對頭的機會來了。他的死敵是盲人音樂家高登西奧的姐夫希德拉和外甥巴爾多梅羅。巴爾多梅羅兄弟9人,都是好漢。老大巴爾多梅羅更是膽識過人,勇猛異常。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前額生有一塊會變色的星形斑痕,有時它會發出紅色光芒,有時變成晶瑩透明的黃玉,有時又仿佛玲瓏剔透的翡翠……由于巴爾多梅羅的英勇和神奇色彩,在當地享有極高的威望。法維安對他又恨又怕,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一個陰云密布的夜晚,法維安糾集一幫歹徒,去希德拉家抓人。希德拉用槍回擊,雙方相持不下。詭計多端的法維安遂點火燒房,迫使希德拉放下武器。希德拉被抓獲,其妻阿德加也被歹徒用槍托揍得失去知覺。巴爾多梅羅不甘束手就擒,便用獵槍抵抗,打死一名歹徒。法維安惱羞成怒,就把巴爾多梅羅的妻子和5個孩子抓住作為人質,巴爾多梅羅被迫犧牲自己來挽救全家的生命。希德拉和巴爾多梅羅被五花大綁,殘害致死。法維安獰笑著,額上的紅暈發出咄咄逼人的兇光。阿德加大難未死,與女兒一起把丈夫和兒子的遺體搬上牛車,運到墓地安葬。她們在死者墓前起誓,一定要親眼看到讓殺人兇手償命。消息傳到在巴羅恰妓院謀生的高登西奧的耳里,他第一次演奏起瑪祖卡舞曲,為姐夫和外甥這兩位死者哀悼。樂曲悲愴深沉,催人淚下,徹夜不息。這事發生在1936年8月,法維安在殺害了希德拉和巴爾多梅羅之后,內心十分恐慌,惶惶不可終日。他每天晚上都要開燈睡覺,而且從不寬衣解帶,手槍還佩在腰帶上。但古辛德家族并沒有忘記這血海深仇。3年后的圣卡洛斯節,他們舉行家族會議,決定由巴爾多梅羅的二弟丹尼斯執行報仇決議。丹尼斯武藝高強,皮膚長得跟鋼鐵一般堅硬。而且他還是一個喂養猛犬的行家。他的狼嗅覺十分靈敏,能夠根據人的手汗氣息的細微差別來判斷敵人,然后如猛虎一般地撲上前去。丹尼斯接受命令后便伺機行事。一天,他帶上兩條訓練有素的大狼狗,找到了走近溪邊準備喝水的法維安。“死神之鳥”掏出手槍打算自衛,但丹尼斯眼疾手快,一棍就把他的手槍打落在地。法維安嚇得六神無主,跪在地上哀求饒命。丹尼斯說:“殺人者必償命,這是山里的規矩。”說罷,把拴著狼狗的繩子一松,兩條猛犬直撲上去,咬住要害,撕裂肢體,法維安一命歸陰。高登西奧聞訊后,第二次演奏起瑪祖卡舞曲。樂曲悠揚,持續到翌日凌晨。盲人樂師興高采烈,因為上帝已經把殺人兇手送進地獄化成灰燼。
作品鑒賞 塞拉于1983年推出的這部《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無論從思想深度或藝術水準來衡量,應該說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高峰,可以列為西班牙當代小說的經典作品。西班牙文學評論界普遍認為,這部小說具有更為深邃的思想內涵。作家向讀者展示的,絕不僅僅是血肉模糊的尸體,兇狠野蠻的殘忍行為,報仇雪恨的殺戮場面,從而造成人們膽戰心驚的“可怕主義”感覺。我們從作品中可以明顯地體味到,作家強烈地譴責這種迷信、粗野、毫無理性,幾近獸性的魯莽暴虐行為。作家叫探討的乃是人類的命途。他力圖揭示,在封閉、愚昧、落后、與世隔絕的社會環境里,在內戰狼煙蔓延的陰影下人類的生存狀態。作家認為,人類猶如一頭可悲的、傷痕斑斑的、被獵叉緊緊卡住脖子的野獸在進行頑強然而絕望的掙扎。這無疑又是一幅觸目驚心的悲慘圖景。古辛德人原本安居樂業、與世無爭,內部和睦團結,對外絕不騷擾,但卻為以法維安為首的興羅波人所不容,后者甚至非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作家雖然沒有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來裁決這兩大家族的爭斗,但卻也明辨了人類社會這兩個方面或者說兩個營壘的是非。作家認為,人類有人性的一面,也有獸性的一面,而最終,人性必然會戰勝獸性,盡管人類在這過程中間要經歷許多曲折、磨難和犧牲。作家實際上居高臨下,悲愴地俯瞰著歷盡劫難的人類的坎坷命運。據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在作家寬廣的胸膛里,跳動著祝福人類的一顆善良心靈。本部小說,全書并不分章,為保持故事情節的完整和連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只是在最后,附加了法醫解剖法維安尸體的一份驗尸報告。這可以說是塞拉的故伎重操。在中篇小說 《帕斯庫亞爾·杜阿爾特一家》 中,小說以回憶錄的形式寫出,前后還加了重抄者(即發現和整理這部回憶錄手稿的人)的幾個說明,以期造成“真實效果”。本書末尾的那份驗尸報告,也很奏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綜觀全書,本部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尚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攝影機眼”的進一步運用。“攝影機眼”是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多斯·帕索斯倡導運用的。根據這種技法,作家仿佛長了一雙電影攝影機般的眼睛,對他筆下的人物,可以運用全景、遠景、近景、特寫、溶入、切入、閃回等影視手段來加以刻畫描繪,因而顯得靈活生動,效果真實。這是塞拉喜愛的一種創作手法,在過去的幾部小說里,他曾經嘗試過,而在本部作品中,較前更為嫻熟恰當。二是神話寓言般的魔幻現實主義筆法,如寫巴爾多梅羅前額生有一塊會變色的星形斑痕,卡羅波人額頭生有一塊紅暈,等等,使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讀來引人入勝,這同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幾乎如出一轍。三是時空的轉換和壓縮。全書的情節并不一一按時間和場景順序排列,作家往往采用倒敘、跳敘、同步以及并置等一系列新穎的時空描寫手段處理,從而加深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了讀者對于小說的參與意識。最后,作家在小說中無論敘事寫人,狀物繪景,都由一個客觀的敘述者客觀地、不加議論地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客觀的鏡頭攝取或筆頭記錄,然后加以播發或報道,其中的是非曲直,而給讀者以極大的思索和判斷空間。當然,美中不足之處也還是有的,那就是作品中仍然還有些許履歷表式的人物介紹和不太必要的、直露的性描寫。
上一篇:《哥倫比亞文學·加·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日本文學·古井由吉·杳子》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