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戰后一代派代表名作家。生于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這是一個偏僻的山村,四周是森林和山谷,幾乎遮斷了與外界的聯系。后來,大江健三郎不少的小說,均以這個山村為舞臺。故鄉的這種狀況,對大江文學有很深的影響。他讀小學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父親也是這時死亡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時,他10歲。入中學那年,日本頒布了以主權在民、放棄戰爭為主要內容的新憲法。大江健三郎正是從這時起走上了戰后的民主道路。但在讀高中一年級時,美國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于此他的民主思想開始在現實中碰壁。高中畢業后,考入了東京大學文科,此時結識日本共產黨的干部,他在大學期間寫劇本,參加學生進步的演劇活動。1956年4月轉入東大法國文學科,對薩特的存在主義和歐美的象征主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在他當時發表的小說中,均有所反映。如1957年5月在《東京大學新聞》上發表了《奇妙的工作》,同年8月在《文學界》雜志上發表的《死者的奢侈》用泡尸體的水槽,象征對人的封鎖和對人的前途所設的障礙。此后,大江健三郎發表了一系列以在被封鎖的條件下追求自由為主題的小說。作家在這類小說中指出,所進行的反抗即使是無效的,但這種反抗意志也是可貴的。1958年6月在《群像》雜志上發表了最初的長篇小說《剝芽出仔》,小說以戰時的偏僻山村為舞臺,揭示了少年感化院中的孩子們盼望戰爭早日結束的心態。1958年3月發表的《飼養》是同類題材的作品,獲芥川文學獎。此外,尚有一些小說描述了戰后在被占領的形勢下青年一代所受到的精神監禁,流露了對美國占領當局的強烈不滿,如小說《人羊》等。1960年日本人民掀起反對日美安全條約的斗爭后,大江健三郎小說的思想性更進一步加強,以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被暗殺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少年政治家之死》、《七點鐘》,刺到了日本右翼勢力的痛處,因此作家受到威脅。此外著有《強權下的堅強意志》 (1961) 、《遲來的青年》 (1962) 、《喊聲》 (1962) 、《廣島日記》 (1964) 、《日常生活的冒險》 (1964) 等。大江健三郎另一種類型的小說是關于性的描寫,如1959年由中央公論社出版的《我們的時代》等。1960年大江健三郎曾來我國訪問,1961年去了蘇聯和歐洲,1965年去了美國旅行。80年代初,《大江健三郎全集》,含論文,已達12卷。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于1964年8月由新潮社出版。
內容概要 阿鳥28歲,作了大學預科的講師。他是三年前結婚,眼下妻室頭產即將臨產,她正住在醫院里。6月的一天午后,阿鳥正在一條繁華街道的書店里物色豪華版的非洲地圖,那怕這本地圖昂貴得要他三個月的工資加上臨時作翻譯賺得的錢才可以付清。阿鳥在想,待孩子一出世,自己就更被家庭拖住,為擺脫這個家庭,他才執意計劃去非洲大陸旅行。提起這個家庭,不知為什么,留給阿鳥的回味是苦澀的。結婚那年的夏天,一連四個星期,阿鳥威士忌喝得爛醉如泥。那些非洲探險家說,村里人酗酒是因為感到絕望而自甘抱棄。阿鳥聽了感到自己不是那樣的人,于是便把酒戒掉了。此時,他在街上往醫院里打了電話,守候在那里的岳母說,孩子還未生,他便直接回了自己的公寓。第二天早晨,阿鳥被一陣電話鈴聲喚醒,是醫院打來的電話,說:“請速來醫院,孩子的情況異常,要同你商量一下。”這下驚醒了他在尼日爾高原漫步的美夢,冒著傾盆大雨,騎自行車趕到了醫院。走進診室,阿鳥用嘶啞的聲音對院長說:“我是孩子的父親。”院長說:“你去現場看一看就知道了。你的孩子患的是腦疝,亦稱腦赫尼亞。總之是頭蓋骨缺損,腦體會溢出的。”“能正常發育嗎?”“如果進行頭蓋骨整形手術,可以把腦體護住。但嬰兒最好的前景,也不過是成為一個植物人。”阿鳥險些被這幾乎是噩耗所擊倒,最后他只好接受醫生的建議,把嬰兒送去大學醫院,接受手術。為此,阿鳥去見了在一個私立大學當教授的岳父,他說:“嬰兒患的是腦疝,醫生說明、后天就可能死亡。妻室平安無事。現在孩子象法國詩人阿波里耐從軍負傷一樣,頭上纏滿繃帶。”岳父為安慰阿鳥,送給他一瓶英國威士忌。阿鳥拿到這瓶外國酒,選了個同飲的對手,這就是他大學的同學火見子。阿鳥大學時代的女同學,在將近畢業的時候,都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怪物,有的結婚就離婚,有的就業就被解雇,有的什么事也未作,只是去旅行便遇上了車禍,真是悲慘而又滑稽。這個火見子雖然未離婚,但結婚不滿一年丈夫就自殺了。公公把她們夫妻住的房子送給了火見子,月月給她生活費,而且鼓勵她再嫁。火見子卻白天里整日在神秘的冥想中度過,夜晚便駕駛著賽車徬徨在街頭。人們傳說火見子是個大方的性游戲冒險家,這話也傳進了阿鳥的耳朵。數年不見火見子了。走進她家,真如傳聞一樣,大白天里她也窗簾緊閉,在昏暗的室內冥思。是這一瓶外國酒讓二人敞開心扉,真是喝得情投意合。第二天,阿鳥連醉不醒,就這樣登上了講臺,嘔吐在課堂上,結果他被大學開除。妻室在住院,新生兒等待著手術,可是火見子卻不管這些,還是把阿鳥拉去了她家。為了填補阿鳥精神上的空虛,火見子作了一番動作,給阿鳥的印象已超過傳聞,她已是一個地道的性游戲老手。阿鳥還記得大學時代,火見子租住的房子有一間木材庫,就在那木材庫里,在火見子的處女時代,同她發生了第一次關系。這次令阿鳥吃驚的是、女人的性欲變化竟如此之大。在他倆的交往中,阿鳥的非洲大陸的憧憬也感染了火見子,而對火見子性感的迷戀更鞏固了阿鳥非洲之行的決心,但是不把那個嬰兒干脆地處理掉,非洲旅行就不可能實現。“不論怎么說,我也得早些離開這個怪物。”阿鳥想,即使手術成功了,那也不過是一個植物人,早晚也會衰弱而死。“我有個朋友當醫生,可以請他幫忙,讓醫院拒絕為嬰兒作手術……我是作流產手術時認識這個朋友的。”火見子的這番話,對處在苦海中的阿鳥來說,無疑是條救命船。他第二天便冒雨駕駛著火見子的紅色賽車去了大學醫院。在醫生、護士們鄙視的目光下,抱孩子出了院,接著便送去了火見子的朋友那位打胎醫生的家里。在汽車中,嬰兒還不停地哭叫,更增加了這對年輕男女的煩惱。終于將嬰兒交給醫生了,免得自己親自動手,這下真是如釋重擔,于是他倆在火見子認識的一家簡陋的小酒館里整整喝了一天,阿鳥還是第一次把整瓶的威士忌一次喝干。但是,就在這瞬間,阿鳥在精神上發生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奇妙的戲劇性變化。數秒鐘后,他感到在自己的體內一個巨大而又堅硬的物體驀然崛起,剛剛灌進胃里的威士忌也失去了抵抗力,被他順順當當地嘔吐出來。他一邊吐,一邊在想:“我究竟試圖保護自身的什么?為逃避這個嬰兒,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干著無恥的勾當。”想到這里,他出了一身冷汗,從椅子上滾落下來。“我要把孩子送回大學醫院,接受手術。我已經不想逃走了。”他對著火見子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我要終止這種到處跑的生活。”
這年秋末的一個下午,阿鳥去腦外科向主任致謝后,回到了病室。妻室抱著孩子,岳父岳母圍在身邊,正在等待阿鳥歸來。“祝賀,你,阿鳥。孩子真象你呀。”岳父說。“是嗎?”阿鳥回答說。手術時才弄清,嬰兒不是腦疝,而是良性肉瘤。手術時間較長,阿鳥幾次為嬰兒輸血。“你變了。”岳父高興地說:“換個名字吧。阿鳥這名字象個孩子的渾名。”阿鳥回到家里便去查外國朋友贈給他的一本辭書,想看一看“忍耐”這個詞的含義。
作品鑒賞 大江健三郎是戰后一代派文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創作前期雖然也寫了一些以戰時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但他后來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日本在經濟高速度發展時期在戰后生長起來的一代青年的生活。他同后原慎太郎比,可說是同一代作家,但二人卻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藝術道路。從這一點上說,《個人的體驗》可稱為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小說表現了這一代青年的家庭乃至社會責任這一鮮明的主題。小說的結尾處,主人公阿鳥說:“我只是不想再繼續逃避生活的責任。”表明了主人公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負起生活責任的決心和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這是現實生活具有一種改造人的力量。盡管日本評論家平野謙說:“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或社會生活,是一種妥協。”但《個人的體驗》這部小說卻獲得了廣大讀者的認同和稱贊。大江健三郎描述畸型兒父母的小說有幾部。1964年發表的《天降怪物》的主人公D是個28歲的作曲家,他是畸型兒的父親。他坐視不救,導致畸型兒的死亡,他自己也因車禍身亡,人們都說這是因畸型兒死亡而進行的有計劃的自殺。1968年發表的《萬延元年的足球》的女主人公為生了畸型兒而痛苦,最后自己以患酒精中毒性精神病而告終。1973年發表的《洪水涌上我的靈魂》描述了畸型兒父親的畏懼、羞恥心理。這些小說的主人公都是以異常的精神狀態或從形而上學的角度出發來面對生活現實,他們的結局也都是陰暗和悲慘的。《個人的體驗》是這類題材小說中的最好的一部,小說主人公以正常的精神狀態,使自己從異常的生活中轉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這個藝術形象在戰后一代的青年中具有積極意義。小說的另一主要人物火見子是主人公的同類型人物,不過她比阿鳥走得更遠。在主人公的生活態度發生巨大轉變的時候,她只是“以疲憊的醉眼呆呆地凝視著阿鳥”。她雖沒有回答,但她也會終有一天對自己的放蕩生活感到疲憊甚至厭倦,火見子的轉變也是指日可待的。岳父母、妻室等人物形象都揭示了人和人之間相互關心的可貴。公公送給火見子住房,并為她支付生活費,也是出于這種關心。這都是小說所提倡和頌揚的。象征主義手法在小說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數秒鐘后,他感到在自己的體內一個巨大而又堅硬的物體驀然崛起,剛剛灌進胃里的威士忌也失去了抵抗力,被他順順當當地嘔吐出來。”這一段描述的底蘊是深刻和豐富的,遠遠超過了字面上的表述。
上一篇:《英國文學·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聯文學·奧·岡察爾·你的朝霞》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