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出身貴族,曾入高加索沙皇軍隊服役,1856年試圖解放自己領地的農奴,未得到農民信任。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力圖說明人類的使命是力求道德的改進,但客觀意義遠非限于此。
《復活》(1889—1899)是托爾斯泰最后一部巨著,集中表現了托爾斯泰主義,是其多年來對政治、宗教、道德、生活理想探索的總結。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通過懺悔、自新,重新相愛,走上了精神“復活”之路。
法庭里擠滿了人,地方議會的議員聶赫留朵夫公爵坐在陪審席上。這里將要審理一起毒害人命案,案犯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妓女。犯人被押了出來,她白晰的面孔上有一對微微斜睨的黑眼睛,囚衣下胸脯高高隆起。聶赫留朵夫馬上認出她就是自己曾經愛過的瑪絲洛娃。
卡秋沙·瑪絲洛娃是聶赫留朵夫姑姑的養女。有一年暑假他們相識,并萌發春情,當時的聶赫留朵夫還是個大學生。兩年后,聶赫留朵夫去服兵役路過姑姑家。就在復活節的晚上,他強迫與瑪絲洛娃發生了性關系。臨別他塞給她100盧布,此后就杳無音訊。瑪絲洛娃懷孕了。一次,她聽說聶赫留朵夫所乘的火車要經過這里,于是連夜冒雨趕往車站,但火車已經開動了。她看見聶赫留朵夫喜笑顏開坐在頭等車廂廂里,就沿著月臺拼命追趕,然而火車載著負心人奔馳而去。在風雨中瑪絲洛娃悲痛地哭著,感到自己和他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從此她不再信仰上帝,認為一切都是欺騙,當聶赫留朵夫的姑姑得知她有了身孕之后,便把她趕出家門。她去做女仆,受盡男主人的調戲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沒活。最后為生活所迫而淪為妓女。
法庭上的巧遇引起聶赫留朵夫深深的懺悔,法官草率地宣判把瑪絲洛娃押赴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她高聲哭喊著:“我沒罪,我沒有罪啊!”聶赫留朵夫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憾,他認為判決不公,決心為改變她的厄運而奔走。
聶赫留朵夫去找律師,準備把案子上訴到高級法院,他又去找檢察官,說明自己過去與瑪絲洛娃的關系,要求探監。他打算和她結婚,以彌補自己的過錯。
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請求寬恕。瑪絲洛娃對他的想法不感興趣,對為她上訴一事也不關心,她盤算著怎樣利用他。臨別她向他要了10個盧布。
初次見面之后聶赫留朵夫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再去看望米西小姐,并且辭退傭人,出租房屋,處理家里多余的東西。為了上訴,他四處奔走求人。為讓瑪絲洛娃在上訴書上簽字,他又來到監獄。他再次請求她的寬恕,并說在上帝面前他有責任同她結婚。瑪絲洛娃氣憤地說:“上帝,什么上帝,當初你就應該想起上帝! 現在你是想用我來救你,好讓你上天堂。我情愿上吊也不跟你結婚。我是犯人,你是公爵,快給我走開!”聶赫留朵夫傷心地哭了,這使瑪絲洛娃感到驚奇。
聶赫留朵夫去了一趟彼得堡,托人上訴,最后上訴案還是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駁回。他回來將這個壞消息告訴瑪絲洛娃,并表示要跟她一起去西伯利亞。
瑪絲洛娃又重新愛上聶赫留朵夫,她不知不覺地依照他所希望她做的那樣去做,她戒了煙酒,不再賣弄風騷。但想到和他結婚,覺得對不起他,對他來說這是一種不幸。她不能接受她所愛的人為她做出犧牲。
炎熱的7月,聶赫留朵夫跟隨瑪絲洛娃一行苦役犯上路了。途中看不見幾個行人,即使有也躲在陰涼處。有的犯人沒走幾步就中暑身亡。聶赫留朵夫對于在這種天氣押解犯人感到莫大的憤慨,為了改善犯人的處境他四處奔走。他還為了減少男刑犯對瑪絲洛娃的糾纏,設法將她調到政治犯的隊伍中。這個隊伍里既安靜又和平,都是些可愛的人。瑪絲洛娃感到來到一個平等的世界,在這里她認識了一個叫西蒙松的政治犯,這是個靦腆、謙虛、意志堅強的人。他非常尊重和體貼瑪絲洛娃,并且愛上了她。瑪絲洛娃必須在西蒙松和聶赫留朵夫之間作出選擇。
一天,在政治犯休息室,西蒙松突然坦率地告訴聶赫留朵夫:“我要跟卡秋沙·瑪絲洛娃結婚。”并說這是瑪絲洛娃自己的選擇,她不愿意接受聶赫留朵夫的犧牲。聶赫留朵夫說他不會束縛她,一切由她自己決定,他為他倆的結合感到高興。同時他又感到一種失望。
聶赫留朵夫托彼得堡的朋友幫助,沙皇恩準將瑪絲洛娃由服苦役改判為就近流放。瑪絲洛娃和西蒙松走了,聶赫留朵夫被留了下來。他為瑪絲洛娃不再需要他而感到難過,但更使他苦悶的是,3個月來耳聞目睹的種種可怕的罪惡、苦難和不公,他沒辦法去解決。最后他在福音書里找到了答案,要虔誠信奉上帝,不要反抗,而且要去愛仇敵。如果人們都依此而行,就能獲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國就會建立起來。他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他的靈魂得救了。
上一篇:《堂·吉訶德》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奧勃洛摩夫》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