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1905—1984)的長篇小說,全書共4部,描寫頓河地區哥薩克人的生活。在頓河邊的韃靼村,年青的哥薩克葛利高里與少婦婀克西尼亞相愛,但其父給他娶了富農女兒娜塔莉雅。婚后不久葛利高里即與情人一起出走,在外村給地主當雇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葛利高里應征入伍。他作戰勇敢,但殺人使他內心十分痛苦。負傷后他對沙皇統治者的舊觀念開始破滅,卻又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他從家鄉重返前線,彭楚克等革命者在士兵中宣傳列寧的主張,士兵們開始擁護革命。國內戰爭中,葛利高里參加紅軍并擔任連長,英勇地與白軍作戰。他對殺害俘虜等行為非常反感,想逃離這個充滿仇恨的世界。負傷后他回到家鄉。由于村蘇維埃政權執行了一些過火政策,哥薩克們舉行暴動,葛利高里當了叛軍師長,但他一直在思索到底誰是誰非、真理是什么。叛軍被斯大林指揮的紅軍擊敗,葛利高里返回村子時已家破人亡。蘇維埃政權緝捕他,他再一次淪為叛匪。叛匪被擊潰,他帶著婀克西尼亞逃亡,情人中流彈死去;絕望的葛利高里回到故鄉,抱著兒子——他唯一的親人,站在家門口久久地凝視著遠方。
小說以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中的重大事件為背景,以主人公葛利高里及其家人、同鄉們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頓河哥薩克人民在歷史轉折關頭所走的曲折道路;展現了個人在巨大的歷史事件中的悲劇命運,進而揭示出在歷史進程中哥薩克人的必然命運。列寧曾指出哥薩克是一個獨特的閉塞、富裕和宗法制的農民階層。這些特點決定了哥薩克人在歷史的漩渦中的地位和命運。葛利高里性格中自私、粗魯、狂妄自信而目光短淺等特點就是哥薩克人的古老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造成的,它們決定了葛利高里必然與新的時代潮流發生劇烈、痛苦的沖突。但在他性格中表現出來的熱愛自由、熱愛生活、勇敢頑強、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對愛情的追求等哥薩克勞動群眾的優秀品質使葛利高里雖在時代急流中沉浮、在歷史歧路上徘徊、經受種種曲折與痛苦,卻始終沒有停步不前,而是努力尋找生活的真理, 希望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并且形成了葛利高里獨特個性:尋求真理與走向真理的勇氣。葛利高里的這個性格特征體現了在新的時代中哥薩克人的必然命運,因此,這個人物形象具有極大的時代意義和不朽的藝術生命。女主人公婀克西尼亞美麗、剛強,富于反抗精神,敢于向不幸的命運挑戰,去爭取自由、幸福的愛情。娜塔莉雅則是一個溫順、善良的賢妻良母式的哥薩克女子。彭楚克是一位為革命事業奉獻出自己一切的堅強的布爾什維克的形象。
小說具有宏偉的史詩風格,同時又充滿濃郁的頓河地區哥薩克的鄉土氣息。波瀾壯闊的戰爭和革命的場景與細致入微的日常生活畫面構成一個豐富多彩、風格奇異的藝術世界。全書以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劇命運為核心、以其周圍人們的生活為基本情節而層層展開,結構嚴謹卻又舒展自如。風景描寫色調鮮明,并且與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互相映襯。如葛利高里最后出逃、情人婀克西尼亞被打死時,他抬頭看天,天空變成黑色、太陽成為一個“黑色圓盤”。此時人物的內心感受和大自然的景象完全融為一體,人物的那種萬念俱灰的絕望心情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出來。這一切都使這部小說具有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青年近衛軍》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風暴眼》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