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羅神父的罪惡》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葡萄牙作家克羅茲(1845—1900)的長篇小說。阿馬羅的雙親都是里斯本一位侯爵府中的仆人。他們在阿馬羅還不到7歲的時候便相繼去世了。阿馬羅在篤信宗教的侯爵夫人撫養下成長。按照這位貴族夫人的遺愿,他15歲時便不由自主地進了神學院并最終當上了教士。依靠侯爵小姐的庇護,阿馬羅被派到萊里亞地區去當神父。萊里亞大教堂神父迪亞斯原是阿馬羅在神學院時的倫理教師,他讓阿馬羅寄居在自己的姘頭胡安內拉寡婦家。這個家庭是當地宗教保守勢力的一個據點,經常有許多善男信女來此聚會。胡安內拉的獨生女兒阿梅麗亞那時正當青春年少,長相標致,心地單純,信仰虔誠,已經和鎮上公證人的書記員埃杜瓦多訂婚。阿馬羅的到來擾亂了姑娘和這一家人的生活。年青的神父利用阿梅麗亞虔誠的宗教信仰以及她對于自己的好感,和他的老師迪亞斯神父等人串通在一起,用陰謀詭計來離間阿梅麗亞和埃杜瓦多之間的感情,最終破壞了他們的婚約,逼得埃杜瓦多流落外鄉,阿梅麗亞在阿馬羅的誘惑下成了他的情婦,他們以宗教慈善事業為幌子經常去教堂司事的家里幽會。不久,阿梅麗亞懷孕了。阿馬羅為了避免事泄出丑,又和迪亞斯密謀,企圖讓阿梅麗亞仍然和埃杜瓦多結婚,只是因為找不到這個遠走他鄉的年青人才不得不放棄了這一陰謀。最后他們終于作出了一個各得其所的“巧妙”安排,讓阿梅麗亞在一個偏僻的鄉村偷偷地分娩。阿梅麗亞離開阿馬羅神父來到鄉下,她在當地修道院院長費朗神父的開導下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想要擺脫阿馬羅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但是阿馬羅卻仍然纏住她,軟弱的姑娘終于在生下一男嬰后因難產而死去。阿馬羅在假手他人殺害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后,也離開了萊里亞到里斯本去繼續履行圣職去了。
小說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葡萄牙的社會現實,對愚弄和毒害人民群眾,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宗教勢力以及和教會互相矛盾又互相勾結的政府當局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阿馬羅和迪亞斯就是這種反動宗教勢力的典型代表,他們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貪婪淫亂。他們敲詐無知教徒的大宗錢財,一個個養得腦滿腸肥。他們軋姘頭、玩女人,利用年青姑娘虔誠的宗教感情,造謠言、設陷井,卑鄙無恥地拆散了一對年青人的美滿姻緣,逼得埃杜瓦多走投無路,害得阿梅麗亞慘死床褥。作家對這些偽君子的丑惡嘴臉,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刻劃和嘲諷。在塑造阿馬羅這一主要人物形象時,避免了簡單化、概念化的處理,他在詳盡地展現了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環境中,細致入微地刻劃了人物思想的發展過程和復雜的心理狀態。阿馬羅當神父,并不是出于他的自愿而是出于侯爵夫人的安排。他也曾詛咒教士的職業,憧憬著過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享受幸福而純潔的愛情。當他發現自己對阿梅麗亞有了好感之后,也曾經有過自省,甚至從阿梅麗亞家搬了出來。等到他親自撞見了自己的老師和寡婦私通之后,他的思想逐步發生了變化,終于變得比他的老師還要卑鄙無恥。到了全書的最后一章,他已經從一個宗教的受害者變成了反動教會的忠實鷹犬。作家這種既冷靜又銳敏的觀察和描寫,既客觀又細致的心理描寫,再加上符合人物身份的精彩對話和作品中隨處可見的嘲諷手法,使人想起了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福樓拜和左拉。正是由于上述各種特點,這部小說成為葡萄牙文學史上難得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之一。
上一篇:《陰謀與愛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青年近衛軍》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