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貝父子》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長篇小說。倫敦大商行老板董貝一心追逐金錢,毫無人性。他對長女芙洛倫絲十分冷酷,視同路人。妻子生了個兒子,董貝欣喜萬分,因為兒子可繼承他的事業。妻子產后暴病身亡,董貝無動于衷。他熱心地按照自己的模式強制性地教管兒子,導致兒子夭亡。芙洛倫絲被一女騙子騙走,幸虧青年職員瓦爾特將她找回。數月后,瓦爾特被董貝派往西印度群島任職。董貝續娶年輕寡婦愛狄絲為妻,目的是讓她生育繼承人。愛狄絲對芙洛倫絲非常關心、愛護,卻引起董貝的不滿和壓制。愛狄絲忍無可忍,憤然出走。芙洛倫絲也不堪歧視,逃離家門,與回到倫敦的瓦爾特結合。董貝終因獨斷專行,眾叛親離,在商業競爭中失敗而宣告破產。正當他準備自殺時,芙洛倫絲來到他身邊,重新喚起他對生活的興趣。董貝終于醒悟,和女兒、女婿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小說通過董貝的生平遭際,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利潤高于一切的原則,也透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矛盾。董貝是個渾身充滿銅臭味和血腥氣的大資產階級典型形象。他冷酷傲慢,把商業利潤看得高于一切;他愛兒子,僅因兒子是他事業的繼承人;他的再婚,也只是為了使巨額財產后繼有人。對愛情,他也認為可通過金錢來購買。董貝還狂妄之極,自認為是統治全世界的社會力量的代表;地球、太陽和月亮都在為董貝公司的貿易活動而運轉。除了金錢,董貝對一切都毫無感情。對他后來身陷絕境的描寫,反映了作家對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丑惡現象的憎惡,也表明作家對資本主義秩序的永恒性產生了懷疑和動搖。愛狄絲改嫁董貝,表明金錢已滲透到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領域,婚姻也服從于精明的金錢計算。但作為一個努力維護人格獨立的年輕寡婦,愛狄絲的人性尚未泯滅;表現在她給芙洛倫絲的溫暖與關懷。為了報復董貝,她的出逃閃現著個性尊嚴的火花。小說的結局,董貝父女團聚、和解,仍留有作家企望通過道德說教使善戰勝惡的思想痕跡。
小說充分顯示出作家卓越的藝術才華。眾多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董貝的冷酷與拜金狂,愛狄絲的人性復蘇與多側面性格,芙洛倫絲的溫順、善良,都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小說細節描寫真實,大量生活實況的描繪廣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初葉英國社會的風貌,具有巨大感染力和認識價值。特別成功的是,作家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巧妙地蘊藏在生動的藝術形象之中,激發起讀者強烈的憎恨、憤慨或同情。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跌宕,搖曳多姿,常常出人意料,表現出作家超常的幻想和創造能力。作品的文學語言細致、幽默、變化多樣,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上一篇:《薩姆勒先生的行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藍燈》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