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Tutmosis,大約公元前1504—1450在位),古埃及新王國時代第18王朝(公元前1570—1320)的第五位國王。他是圖特摩斯二世王妃伊西絲所生,少年時代曾在卡爾那克的阿蒙神廟做過小僧侶。
公元前1504年,圖特摩斯二世去世。王后哈特舍普蘇特有女無子,因而王妃伊西絲之子,大約10歲的圖特摩斯(與父同名),在阿蒙神廟僧侶的支持下,繼承了王位,是為三世。圖特摩斯三世與哈特舍普蘇特王后之女,他的同父異母姐妹涅菲魯勒訂婚,哈特舍普蘇特王后則成為他的攝政者。
圖特摩斯三世繼位之后,王權就被野心勃勃的哈特舍普蘇特所控制。特別是在他統治的第二年,哈特舍普蘇特便僭取了國王的標志、徽章和服裝,代替了年幼無力的圖特摩斯三世,成為埃及的唯一女王。正象她的廷臣所說的那樣:“她按照她的愿望管理全國的事務”。為了適應埃及的傳統習慣,鞏固自己的政權,哈特舍普蘇特把自己打扮成男性,身著男裝,臉帶假胡須。她的雕像也是男性形象。她還被稱為“太陽之子”。
在哈特舍普蘇特獨攬大權期間,圖特摩斯三世受到了作為一個國王應該接受的教育。圖特摩斯三世與軍隊在一起,而且也參加一切軍事技術的訓練,特別是箭術和馬術,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這是他后來在政治上、軍事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圖特摩斯三世成年后,他被任命為軍隊統帥,遠征過努比亞。哈特舍普蘇特還派遣過一支掠奪性的商業船隊遠征蓬特(今之索馬里一帶),從那里帶回來各種珍奇的動植物、象牙、黃金以及當地的土人。但是在這期間,埃及并沒有鞏固它在亞洲的地盤和勢力。
早在圖特摩斯一世統治時期,埃及已侵入南敘利亞,敘利亞的王公臣服于埃及并奉獻貢品。到了哈特舍普蘇特統治時,他們企圖脫離埃及的控制。與此同時,美索不達米亞的米丹尼王國也向西擴張,并且支持敘利亞、巴勒斯坦聯合抵制埃及。因此,以南敘利亞的卡疊什王公為首的反埃及聯盟便逐漸醞釀形成起來。在圖特摩斯三世執政的第22年(公元前1482年),正當亞洲形勢極其緊張的時刻,哈特舍普蘇特突然死亡。至今,我們還沒有證據說明她是怎樣死亡的。但是在圖特摩斯三世恢復了他的地位以后,他立即焚毀抹掉哈特舍普蘇特在各地的雕像以及紀念物上她的名字,則反映了宮廷內部的嚴重斗爭。
在軍隊支持下,圖特摩斯三世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安定了局勢,并且作好了軍事上的準備。隨后率領他的軍隊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進軍。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的戰役發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美吉多附近,據那帕達石碑的記載,在美吉多戰役中約定共同反對埃及人的,以卡疊什為首的敘利亞、巴勒斯坦聯軍首領多至330名王公。但是,卡爾那克神廟銘文列舉了被征服的亞洲人的首領名單,則多達350人。《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生動細致地描寫了這次戰役中圖特摩斯三世英勇的形象:“陛下駕著金銀戰車,配備著自己的戰斗武器,象常勝者荷魯斯,象威力的主宰一般,象底比斯的蒙特一般,出發了,他的父親阿蒙加強了他的雙手”。由于圖特摩斯三世的進攻,敵人陷入一片混亂。“當他們看到陛下戰勝他們時,他們就帶著恐懼的臉孔沒有秩序地逃往美吉多去,他們拋棄了自己的馬和金銀制的戰車”。第一次交鋒,圖特摩斯三世便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由于埃及的軍隊只顧劫掠敵人拋下的金銀財物,沒有窮追到底,及時拿下城堡,因而不得不圍攻7個月之久,才最后攻陷了美吉多。他以后幾次遠征還不時襲擊占領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沿海城市。在第六次遠征中,圖特摩斯三世攻陷了卡疊什。在第八次遠征時,他把埃及北部邊界擴大到幼發拉底河。據《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記載,“陛下航行幼發拉底河,率領軍隊來到這河以東”,并且在他祖父圖特摩斯一世擴張到這里所建的石碑旁又建一石碑,以資紀念他的勝利。圖特摩斯三世乘勝渡過幼發拉底河,向米丹尼進軍,只是由于米丹尼懾于圖特摩斯三世的武力軍威,向埃及獻禮納貢,才避免了一場戰禍。在圖特摩斯三世統治的第42年,由于卡疊什的反叛,圖特摩斯三世發動了最后一次遠征,再次摧毀了卡疊什。
圖特摩斯三世在其執政的第22年至第42年中,即自他掌握統治權力以來的22年中,先后遠征西亞15次。隨著對外戰爭的勝利,埃及邊界不斷擴大,其北部推進到敘利亞的北端,幼發拉底河畔的卡赫米什城。
圖特摩斯三世也向南方發動過軍事遠征。卡爾那克神廟塔門上的銘文記載了他對努比亞的遠征,其中提到的地名有150處,與其他的資料合起來,約有400處之多。由于考證努比亞的地名十分困難,有些地點至今仍然不知。然而,可以確定,大致達到尼羅河的第四瀑布。
圖特摩斯三世的版圖在埃及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后來的任何一個埃及國王也沒有超過他的范圍。圖特摩斯三世不僅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同時也阻止了米丹尼國家向西擴張的企圖。
在20年的對外戰爭中,圖特摩斯三世到處破壞城鎮鄉村,屠殺人民,鎮壓反叛者,而且每次遠征總是帶回數以千計的牲畜和俘虜等作為戰利品。《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就是這樣一份侵略戰品目錄列舉了北方的一次戰爭中,他所平定的248座城邑的名字。
圖特摩斯三世在他的花崗巖方尖碑(現存伊斯坦布爾)上自夸為“勝利之王,諸國之王”。現代的學者也高度評價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認為他不僅是杰出的統帥、政治家、行政官,而且也是最熟練的射手、騎手,以及他那個時代的一切方面的運動員。但是,也有人吹捧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征服者”,或者把他稱為“古埃及的拿破侖”。圖特摩斯三世的遠征及其大帝國的形成,無疑在埃及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遠征的勝利為埃及輸入了無可估量的財富和源源不斷的奴隸,繁榮了奴隸制的大帝國。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圖特摩斯三世的遠征是侵略性的。多年的侵略戰爭給西亞和努比亞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為了鞏固帝國的統治,圖特摩斯三世在西亞的沿海和高地據點駐扎軍隊,對被征服地區派遣國王的代理人,即所謂“外國土地的監督”。他還把被征服國家的王公子弟帶到埃及作為人質,并給予他們以埃及宮廷的教育,使之成為埃及的忠實仆從。被征服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努比亞各地的王公每年要向埃及進貢;克里特、塞浦路斯、巴比倫、亞述、赫梯等懾于埃及的威力也不斷奉獻禮品。
圖特摩斯三世除了大舉遠征外,對內大興土木,美化首都底比斯。位于卡爾那克的阿蒙神廟被許多新的建筑物所擴大。繁柱廳的墻壁上描繪了圖特摩斯三世出征亞洲帶回來的奇禽異獸和各種植物。圖特摩斯三世為了紀念他統治的三十周年和遠征亞洲的十年勝利,在卡爾那克神廟前先后立了兩座華麗的花崗巖方尖碑(現存于伊斯坦布爾和羅馬)。他還立了兩座被稱為“克列奧帕特拉的方尖碑”(一存于紐約, 一存于倫敦)裝飾希里奧坡里的太陽神廟。銘刻在卡爾那克神廟墻壁上的圖特摩斯三世遠征的年代記,頌揚了他一生的戰功。
圖特摩斯三世統治的最后12年,基本上是安寧的。他滿足于享受武力換來的太平盛世的歡樂,但也感到精力的衰退與不足,因而任命了他的第二個妻子、哈特舍普蘇特之女梅麗特里所生的阿蒙霍特普二世作為他的繼承人,并共同治理國家。圖特摩斯三世大約于公元前1450年去世,被葬于底比斯西部的“王陵之谷”的偏僻處。
上一篇:圖帕克·阿馬魯
下一篇:圣德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