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照人心,
晶瑩透澈滴滴清,
洗盡世俗塵。
(陸堅譯)
【賞析】
這是松尾芭蕉于1684年(日本貞享元年,中國康熙二十三年)尋訪因賞櫻花而出名的吉野山深處的、西行曾經居住過的古庵遺跡時所吟誦的俳句。這是受相傳為西行所作的那首和歌的啟發而寫成的。(西行和歌的大意是: 從巖間青苔上淌過的清水,涓涓不停地向前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我清貧簡樸的生活寫照。)芭蕉此一俳句的主旨是懷念西行,贊頌他以苔清水為生活的寄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同時也反省自己心有雜念而拋不開世俗,表現了作者對西行的敬慕之情和希望自己能永住如同吉野山深處那樣的清靜之境,遠離俗世之外。
《孟子·離婁上》篇有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中國古代詩歌中,以清水濯洗污穢為喻的作品甚多。早在南朝時代,沈約在其《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中寫道:“眷言訪舟客,茲川信可珍。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滄浪有時濁,清濟涸無津。豈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紛吾隔囂滓,寧假濯衣巾?愿以潺湲水,沾君纓上塵。”
從廣泛的意義上考察,這些詩文,可能對芭蕉創作這一俳句有一定的影響。
(陸堅)
上一篇:《雨云·《梨俱吠陀》》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青年女囚(作于圣·拉薩爾監獄)·謝尼耶》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