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室》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作家契訶夫(1860—1904)的中篇小說。在俄國某小城一家設備簡陋、秩序混亂的醫院里,醫生拉京偶而來到作為精神病房的第六病室,遇上談吐不凡的患者格羅莫夫。此后,醫生常去病室和他交談。格羅莫夫總害怕被押進監獄,明知自己沒有犯過罪,卻時常懷著疑慮和恐懼,擔心受到迫害,他總是憤激地控訴社會。拉京經常與他交談,感到受益很大。由于兩人交往過密,拉京也被當成精神病患者,關進陰暗的第六病室。他掙扎著要出去,橫遭看守人尼基達的毒打,中風身亡。
“第六病室”是俄國專制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格羅莫夫和拉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專制制度的黑暗與殘暴。格羅莫夫和拉京是被專制制度損害的知識分子形象。格羅莫夫飽經貧困和失意之苦,又被恐怖的現實逼得精神失常,遭受終身禁錮的非人折磨。拉京善良謙恭,與世無爭,只因和一個精神病患者談了幾句話,就受到迫害,死于非命。這說明整個俄羅斯就象一座人間地獄。小說有意將格羅莫夫和拉京的處世哲學對比,前者憎恨專制制度,厭惡死氣沉沉的庸俗生活,主張反抗黑暗統治,堅信“新生活的黎明會發光。”后者信奉不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一味遷就忍讓,不敢抗爭,反對變革。小說通過這兩種不同態度的鮮明對比以及拉京的悲劇結局,否定了托爾斯泰主義,表達了要求改造現實社會的愿望。小說的結尾籠罩著恐怖、憂郁和悲哀的氣氛:第六病室重又恢復了舊日的秩序和平靜,兇神惡煞的尼基達仍牢牢把守著大門。這說明作者并沒有找到摧毀專制制度的力量和道路。
《第六病室》以細致、逼真的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幅俄國專制社會的圖畫。小說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將“第六病室”和整個社會連結在一起,比喻得當,概括力強。小說的細節描寫生動簡練,緊緊扣住了人物的性格和事物的特征,往往寥寥數筆,就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人物的神情、外貌及其個性。作者沒有直接描繪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他們的語言、表情以及外部動作來揭示他們的內心活動。整部作品思想深刻,情緒悲憤,具有動人心魄的感染力。
上一篇:《第七個十字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約婚夫婦》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