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709—1784
【介紹】:
散文家、文藝批評家和詞典編纂家,出生于書商家庭。他在利奇菲爾德語法學校學習了八年,打下了堅實的拉丁文基礎。1728年他到牛津求學,但是兩年后因經濟困難而中途輟學。1735年他與一個富裕的老寡婦結婚。約翰遜從青年時代起就利用業余時間為報刊撰寫文章并從事翻譯,后經常為雜志《紳士》(Gentleman's Magazine)撰稿,包括寫詩、撰寫傳記及議會辯論報道。盡管生活異常艱辛,他邊寫作邊準備編纂詞典。他于1747年將自己擬定的編纂詞典計劃送給了當時的內閣大臣、喜歡與文人交往的切斯特菲爾德伯爵,希望得到他的贊助,但是遭到冷落。約翰遜奮斗七年,終于編成詞典。詞典問世之后,約翰遜的生活才開始好轉;而此時切斯特菲爾德伯爵為沽名釣譽發表文章吹捧詞典,約翰遜為此寫了一封文筆鋒利、氣勢雄渾的信作為回應。英國政府于1762年授予約翰遜一項特別津貼,把他徹底從“為了生活而寫作”的狀況中解放出來,從此,文人不得不依附權貴的時代結束了。這封信語言精練,結構嚴謹,是英國散文中的著名篇章之一。約翰遜的《英語辭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755)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英語的規范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散文著作最享有盛名的是《詩人傳》(The Lives of the Poets,1779—1781)。此書記載了歷代五十多位詩人的生平和成就,對重要詩人及流派有不少獨到的見解,但是他的文藝觀點很保守。他編注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在注釋上有一定的貢獻。約翰遜其他的作品還有詩歌《人類欲望的虛幻》(“Vanity of Human Wishes”,1749)和小說《拉塞勒斯》(Rasselas,1759)。約翰遜的文風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但是與斯威夫特的樸實、艾迪生的簡潔形成鮮明對比。他的語言特別精練,常常運用拉丁文和多音節詞,句子結構工整,善于應用長句和排比句,但是不論他的句子有多么復雜,他的思想都能被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
上一篇:《約翰遜,B.S.》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納什,托馬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