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北方的時期》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丹當代作家塔伊布·薩利赫(1929— )的成名作。小說描寫蘇丹留英青年穆斯塔法的一生。穆斯塔法自幼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生活清貧。后來進入教會學校,成績出眾,被選送開羅、倫敦深造。24歲時任倫敦大學經濟學講師,出版了4本經濟學著作,還擔任解放非洲斗爭委員會主席。歐洲物質文明逐漸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他開始出入高級酒店,與女人廝混。后來與一女子菁結婚,但忍受不了菁的折磨,將其殺死,因此坐牢7年。出獄后浪跡天涯,途經尼羅河,為家鄉風光、民情所動,定居成家。他指導村民發展農業生產,受到人們的尊敬。但他隱瞞了自己的過去,并對過去戀戀不舍,因而陷入矛盾而不能自拔。最后他向朋友泄露了個人隱密,留下托孤于友的書信,消失在尼羅河中。
穆斯塔法是西方文明的犧牲品。他聰明、英俊,才華橫溢,學生時代成績總是名列榜首,受到老師的贊賞和同學的敬佩。但西方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誘惑了他,空虛的精神生活驅使他在肉欲世界縱橫馳騁,終于淪為殺人兇手。返回故土后雖然有了安定的家庭,以他的正直、博學、能干受到當地人的愛戴,但實際上他過著雙重生活:外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滿足現實、德高望重的蘇丹人;而在他的內心里,卻離不開當年倫敦榮耀放縱的生活。他布置了一間房子,不許任何人入內——包括忠貞的妻子,里面全是英國式陳設,保留著豐富的西方藏書和當年的生活材料,他經常獨自一人在這里冥想、追憶、寫作——記錄下他的內心生活。西方文明已侵入他的骨髓。小說通過對穆斯塔法一生的敘述,深刻地揭露了西方文明給非洲青年帶來的災難,暗示人們要警惕西方病菌的侵襲。小說還指出了蘇丹獨立后面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對帝國主義的依賴、封建陋習對人們身心的殘害等社會問題,體現了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小說敘述手段多種多樣,打破時空順序,常常以人物的心理活動把幻想和現實交織起來;插敘、倒敘靈活多變,敘述角度多層次交錯更迭。一些象征性場面和具象的描繪,增加了小說的深沉意蘊。如小說中一再出現的“駝隊”和“沙漠”形象,在實寫的意義背后,還有更為豐富的象征性暗示意義,讀者結合具體上下文能夠接收作者傳達的多義信息。整部小說風格雋永深沉,耐人尋味。
上一篇:《神譜》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第七個十字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