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lián)詩人勃洛克(1880—1921)的代表作。風雪交加的夜晚,資產階級政黨的“全部政權歸于制憲會議” 的標語在狂風中飄舞。一個資本家站在十字路口,把鼻子藏進衣領,身旁有一條夾著尾巴的癩狗,縮起粗毛在那兒發(fā)抖;還看得見披著長發(fā)的作家——雄辯士,以及神父、兩個貴太太等。十二個赤衛(wèi)軍戰(zhàn)士持槍巡邏在彼得格勒的街頭,步伐雄健,英勇剛毅,他們要用子彈射擊舊俄羅斯,“要煽起世界的大火”,叫所有的資產階級吃吃苦。他們捍衛(wèi)著革命,“堅持著革命的步伐吧!永不睡眠的敵人就在近旁!”
作者說過,這首長詩是他所寫的一首最好的詩,因為它當時是與時代同生活的。詩篇概括了時代的生活,把舊世界代表人物的各種嘴臉呈示在讀者的面前:那位作家——雄辯士在咒罵“賣國賊!”說著“俄羅斯毀滅了”之類的話;“現(xiàn)在不快活”的神父側著身子,走過雪堆;身穿皮大衣的貴太太碰上另一位貴太太,她們都已經哭過。至于那個站在十字路口的資本家,就象一頭餓狗;舊世界猶如一頭無家可歸的狗,夾著尾巴站在他的背后。而十二個赤衛(wèi)軍戰(zhàn)士乃是人民群眾的象征、新世界的代表,英姿勃勃,永往直前。 作品通過這樣的描寫, 揭示出中心思想: 舊世界在崩潰,新世界在崛起,從而歌頌了具有世界意義的十月革命,號召人們用行動捍衛(wèi)革命的偉大成果。
長詩是一篇洋溢著浪漫主義激情的作品,是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概括和飽含浪漫色彩的象征描寫的有機結合;以風雪一類自然景物作為人民革命和變革社會的力量的標志, “風”、 “雪”、 “風卷刮起白色的雪”、 “風在呼嘯”、“雪在跳舞”、“雪象漏斗在旋轉”等等在詩篇中經常出現(xiàn),具有深刻的寓意。詩的末尾出現(xiàn)耶穌基督的形象,“他帶著白色的玫瑰花環(huán)”,作為先導和革命的象征,走在十二個赤衛(wèi)軍戰(zhàn)士的前面,表明作者對革命本質的理解還有不正確的一面。魯迅認為,“出現(xiàn)耶穌基督,仿佛可有兩種解釋:一是他也贊同, 一是還須靠他得救。 但無論如何,總還以后解為近是。”盡管這首長詩存在缺陷,但由于它是蘇聯(lián)詩歌中最早奉獻給十月革命的詩篇, 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 它問世后頗為轟動,立即被譯成英、法、德、意、波、 日和古猶太文等多種文字,中文譯本也有多種。
上一篇:《前線》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古舟子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