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十七世紀英國卓越的思想家,十七至十八世紀機械唯物論創始人之一。他在哲學史上和無神論發展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霍布斯活了91歲,終身不結婚,他認為獨身是最適合哲學研究的生活方式。他生活的年代,是英國的經濟、政治急劇變動的時期。他經歷了斯圖亞特封建王朝的反動統治,目擊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也經歷了斯圖亞特查理二世的復辟。他生活的年代,也正是歐洲自然科學,如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尤其是幾何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等突飛猛進的時期。這一切,對霍布斯的機械唯物論體系、“社會契約”的國家學說、反對宗教神學的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霍布斯1588年4月5日生于英國南部馬爾蒙斯堡附近的維斯堡鎮。父親是一個窮牧師,母親是農村婦女?;舨妓箍孔约禾熨Y的聰明和別人的資助,15歲就進牛津大學讀書,1607年大學畢業,并開始講授邏輯學。1608年,他受聘到一個大貴族家庭任家庭教師和旅行導師。從此,他同貴族集團開始有了較密切的接觸。也有機會多次旅行,先后到過法國、德意志、意大利等地。這使他能夠了解歐洲各國的社會政治情況;也得以結識了當時歐洲的許多著名學者。例如,他在巴黎,曾同伽桑狄、梅爾森等人一起,潛心研究物質與運動問題。到意大利時,結識了伽利略,成為朋友。他贊揚伽利略打開了“宇宙哲學的大門”。他還曾同笛卡兒展開過學術辯論。這些著名學者,對霍布斯哲學體系的形成給予很大的影響。他后來曾說過:他是從歐洲“帶來了真正的智慧”。同這些著名科學家接觸,使他懂得了以自然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同經院哲學毫無共同之處。
霍布斯還曾當過弗蘭西斯·培根的秘書,很受培根的器重。他最善于領會培根的思想,這對他成為培根唯物主義的繼承者有著直接的關系。
1642年,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拒絕國會的《大抗議書》,拒絕國會提出的保證商業自由,以及建立大臣對國會負責制,限制主教權力等要求,宣布討伐國會。國內戰爭爆發?;舨妓苟惚軕馉?, 逃往法國, 在巴黎住了11年之久。在這期間,他同王黨保持著聯系,并曾當過逃亡在法國的查理二世的數學教師。與此同時,他在1642年,用拉丁文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巨著《論公民》,闡述他的“自然權利”學說,抨擊宗教神學和僧侶階層。他發表這部著作時雖未署名,仍被人知道他是此書的作者,因而揚名于世。王黨為此譴責他對“國王事業”不忠,在宗教問題上持有“罪惡的觀點”。
1646年6月,克倫威爾軍隊攻下牛津,查理一世逃往蘇格蘭,被蘇格蘭扣留。 國會以40萬英鎊贖回, 囚禁于赫姆比城堡,1649年1月,押回倫敦,判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國家公敵罪,處以死刑?;舨妓箍吹娇藗愅栜婈牭膭倮?,又考察和研究了革命派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的政策,思想靠近新政權。于1647—1648年間,他開始籌劃由巴黎返回英國。
1651年,霍布斯在英國發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利維坦或物質、形式和教會的、世俗的國家權力》(“利維坦””Leviathan,是《圣經》里強大而兇惡無比的怪獸名)。這本書的出版,激怒了僧侶階層和王黨。教會宣判他為叛徒,叛教。國王把他驅逐出宮廷。這使他進一步接近克倫威爾新政權,并受到尊敬。
社會政治問題,是霍布斯著作的中心課題。《利維坦》一書,全面表述了他的社會政治觀點、倫理思想,以及教會和國家、神學和哲學之間關系的見解。他以“自然狀態”和國家起源學說,反對“君權神授”的邪說。他認為,國家不是由神所給予,而是由人們建立起來的,國家是人的意志的產物。因此他說,要研究國家的本性,必須從研究人的本性出發。他認為,在國家和社會產生以前,人類處于“自然狀態”,那時,人有無限的“自然權利”;而人生下來就是個人主義者和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可以侵犯別人的利益。在“自然狀態”里,“人對人象狼一樣”。自私和仇恨,使人與人之間經常處于“戰爭狀況”。 這種互相掠奪、互相殘殺,不僅給每一個人帶來痛苦和災難,而且使任何人的生命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但是保存自己又是人的本性。為了保存自己,為了自由,就必須擺脫這種野蠻的戰爭狀態。于是人們情愿訂立一種“社會契約”,大家都把“自然權利”轉讓出去,授予契約的掌握者——君主。這時,人便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國家產生了。這就是霍布斯在國家起源問題上所提出的“社會契約”論。
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是一種具有反封建性質的唯心主義的國家學說。他站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一邊,主張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反對中世紀關于國家起源于上帝的“君權神授”說,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但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還有它的反人民的、保守的一面。當時,歐洲正處于君主專制的全盛時期。在英國,正是克倫威爾篡奪革命果實,建立獨裁統治,殘酷鎮壓人民的時期,也是斯圖亞特王朝陰謀策劃復辟的時期。1653年,克倫威爾登上了“護國主”的寶座,這是他要恢復君主專制的前階。1655年夏,他公然拋掉憲法的外衣,直接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657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鎮壓日益增長的群眾運動,開始推行恢復君主專制的計劃,并擬訂新憲法(草案),規定克倫威爾為英國世襲君主??藗愅栯m有意接受,但由于遭到軍隊和人民的強烈反對,被迫“謝絕”。1658年,克倫威爾病死,其子理查·克倫威爾世襲其“護國主”的寶座。同年,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的兒子在國外積極策劃國內王黨進行復辟王朝的活動。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二世復辟。在這種情況下,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強調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人民只能服從,不得反抗,是對斯圖亞特陰謀復辟有利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霍布斯是第一個近代唯物主義者(十八世紀意義上的),但是當君主專制在整個歐洲處于全盛時代,并在英國開始和人民進行斗爭的時候,他是專制制度的擁護者”。①
霍布斯在1651年返回英國后,就著手從哲學上來論證他的社會政治理論。他總結了在多次旅行中同歐洲著名科學家會晤之所得,并認真鉆研了哈維在生理學方面的發現和其他許多科學著作,建立他的哲學體系。于1655、1658年先后出版了《論物體》、《論人》兩部著作。這兩部著作同《利維坦》一起,構成了他的機械唯物論的完整體系。
霍布斯是培根唯物主義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他把培根的唯物主義系統化了,并打破了培根唯物主義中的有神論的偏見。但同時他卻把培根的唯物主義片面化了,拋棄了培根哲學中的辯證法因素,而把機械的、形而上學的方面加以發展,建立一個典型的機械唯物論體系,成為機械唯物論的奠基人。
霍布斯堅持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的唯物主義觀點,反對認為上帝是創造萬物的主宰的神學唯心主義,也反對笛卡兒的二元論。他認為,宇宙只有一個實體,那就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體。他說:“物體是不依賴于我們思想的東西,與空間的某個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樣的廣延”。他強調指出,除了有廣延性的、有形體的物體之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其他東西,那些非物體的神、天使、靈魂是根本不存在的?;舨妓惯@些看法雖不科學,但是卻由此得出了無神論的結論。他說:“我們既沒有神的觀念,也沒有靈魂的觀念”。這種觀點克服了培根哲學中的神學不徹底性,對于反對當時的宗教唯心主義,有其進步意義。
但是,在另一方面,霍布斯卻拋開了培根的豐富多采的世界畫面,把宇宙僅僅看作是具有力學和幾何學性質、并不斷地進行機械運動的物體的總和,甚至把人和國家也看成是一架機器。
在培根那里,物質不僅有形態、重量等機械的特性,而且還具有感覺、欲望、顏色、聲音、冷熱等性質。培根還承認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舨妓乖诎屠钑r雖曾同伽桑狄等人專心研究過物質與運動的問題,期望能在物質運動中發現打開“光怪陸離的宇宙秘密”的鑰匙,然而他并沒有發現這把鑰匙。他雖然也承認物質變化的原因在于運動,否認有超自然的原因。但是他卻認為運動不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他說,物體的屬性只是廣延性和形狀;沒有廣延和形狀,物體是不堪設想的,而沒有運動,物體仍然是物體。他認為,物體是惰性的,“任何一件靜止的東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以運動力圖進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處于靜止,即將永遠靜止”;“任何一件運動的東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使它靜止,即將永遠運動”。他認為,運動只是機械的運動,“‘運動’是不斷地放棄一個位置,又取得另一個位置”。這就是說,一切物體的變化,只是組合和分解、量的增加和減少、簡單的位置移動而已。這樣,他不僅否定了聲、色、臭、味、冷、熱的客觀性,否定了物質的多樣性,而且否定了事物的質變和發展。馬克思把霍布斯同培根比較時指出,在培根的哲學里,“物質似乎迷人的微笑吸引著人的整個身心”;而在霍布斯的哲學里,“以感覺為基礎的知識,失去了它的詩的絢麗色彩,它變成了數學家的抽象的經驗”。①
霍布斯的理論成就和貢獻,主要是在十七世紀五十年代。他的晚年正是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二世復辟時期。在復辟的年代里,他沒有根本改變或放棄他的哲學、政治理論和國家學說的基本觀點,受到保王黨人和神學家們的迫害。國王剝奪了他出版著作的權利。《利維坦》一書,在他死后被焚毀。在晚年,霍布斯作為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可以說沒有什么新作。他除了修改《利維坦》,并寫有《貝希莫特》、自傳以及荷馬作品的翻譯之外,沒有進一步推進自己的理論。
上一篇:霍爾巴赫
下一篇:霍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