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拉·泰戈爾《一對孟加拉夫婦的情話》愛情詩鑒賞
〔印度〕 拉·泰戈爾
(新婚之夜)
新郎:這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次歡會,像這樣的幸福不真是人間少有嗎?來,讓我們忘懷一切,只盡情地彼此凝目相望吧。我們的兩顆心在羞澀、信仰中匯合在一起,好像我們在同啜一朵花中的蜜汁,在一樣銷魂中忘掉自己。我的心,在悠長的歲月里一直燃燒在寂寞的火焰中變成了灰燼,如今,我要在你愛情的無邊海洋里恢復青春。對我說,那怕只是一次,“我是你的,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愛人。”啊! 怎么啦?怎么啦?你為什么要離開我?你要到哪里去?親愛的。
新娘(哭泣著):我要找我的保姆睡覺去。
(兩天以后)
新郎:為什么?親愛的,你眼中落淚,坐在屋角里哭泣?是晨曦由于失掉了她的黃昏星而灑下冷冷的朝霞? 還是森林女神由于惋惜春天的消逝而哀哭? 莫非苦行的修道者勾起歡樂的記憶坐在希望的墳墓上落淚?難道隕落的星辰仰望著青天嘆息?親愛的,你為什么哭泣?
新娘:親愛的小貓麥尼被我丟在家里。
(后花園里)
新郎:親愛的,那使滿園生輝的原來是你! 你坐在樹蔭下的草地上干什么呢?散發在你柔嫩的面靨上調皮的嬉戲,河水嗚咽著從你的腳邊涓涓流去。你是因為整天傾聽著它的歌聲,才垂下睫毛,半閉著眼睛嗎?你的衣襟里想是兜滿剛從樹枝上飄落的花朵?你或許記起了誰的臉,忘記了編織花環?撥弄著你的耳邊的輕風在你耳邊絮絮低語,傳送著哪個人的信息呢?那些不知疲倦的蜜蜂是在呼喚著誰的名字圍繞著你嗡嗡營營嗎?在這寂寥的花園里,涼亭的樹蔭下,你的眼睛滿含笑意,你的心被歡樂的記憶所激動,你在干什么?
新娘:我在吃熟透的酸棗哩!
新郎:讓我挨近你,我要把心中要說的話全都說出來。我的這顆激動的心已經承擔不起自己的重擔。今天,我的心是這樣繚亂!你看,春風在向茉莉花傾吐心曲,春天仿佛蜜一般香甜!你望我,眼睛里充滿希望,好像要對我說話了。莫非愛情終于帶著一半羞澀一半驚恐沖出了心房? 我的心永遠為你覺醒著,無論白天與黑夜,你有什么事要我替你做,請吩咐吧!我可以犧牲生命、青春與一切,為你獻出整個世界。親愛的,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什么?
新娘:再打幾個棗子給我。
新郎:那么,我只有離開你了,帶著我這個失望、悲哀和空虛的生命。我走了,你能為我從眼睛里落下一滴淚珠嗎!你的心會在誘人的春風的輕聲嘆息里為我的離去而痛苦嗎?當睡眠來臨的時候,你會為各種欲望的突然活躍而遲遲不能入睡嗎?親愛的,在那別后的日子里,你將在這寂寞的園里干什么呢? 你將怎么消磨時日呢?
新娘:我將玩布娃娃結婚的游戲。
(石真 譯)
《一對孟加拉夫婦的情話》作于1938年,被收入散文詩集《瑪諾希》中。泰翁的這篇詩作通過巧妙的構思,細膩的刻劃,批判了印度恒久千年的罪惡的童婚制度,辛辣地揭露和諷刺了一對成年新郎與兒童新娘之間愛情的悲劇和婚姻的不和諧,從而產生了深遠的藝術效應和深刻的社會影響。
全詩將新郎新娘放在特定的時間和典型的環境中,借助內心的自白,感情的抒發,以及自然景物的渲染,將男女主人公內向心理的反差和思想感情的鴻溝展現于讀者面前。新婚之夜自然是人生中極快樂的時刻,這種幸福的確是人間少有的。作者筆下的新郎正是懷著對幸福的憧憬,企求著這顆被寂寞之火吞噬的心能在新娘愛情之海的旋渦中復活,渴望兩顆心“同啜一朵花中的蜜汁,在一樣銷魂中忘掉自己”,呼喚新娘回報一句世上最圣潔的語言:“我是你的,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愛人。”然而,新婚之夜只能給新郎純真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接著,作者寫了新婚兩天后的情景。當新郎為新娘的哭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作者運用恰到好處的比喻手法,吸引著讀者要與男主人公一起去探究少女的隱衷。無論是灑下冷冷朝霞的晨曦,還是惋惜春天消逝的森林女神,無論是坐在墳墓前落淚的修道士,還是仰望青天嘆息的隕落星辰,無不對既定的現實充滿著恨。透過這般如同行云流水的優美詩句,讀者可以感受到其中更深層的涵義,那就是這一對大男稚女都是受害者,對于他(她)們來說,愛情確乎是極其殘酷的。最后,作者將我們帶入景致優美的后花園中,借助對大自然光風霽月、萬千氣象的描寫,抒發男主人公對愛情的幽思和慨嘆,使我們不得不發出“春光無限好,只怨負心人”之慨嘆。是的,作者筆下的新郎是何等的多情,他多么希望愛情的春天仿佛蜜一般香甜,多么希望新娘象春風在向茉莉花傾吐心曲般敞開心扉,甚至他為此可以犧牲生命、青春與一切。然而,希望畢竟是希望,一切都化成了泡影。最后,他只好帶著“失望、悲哀和空虛的生命”離開了情人。試想,對于那位稚氣十足、情竇未開、天真無邪的新娘來說,又怎能“會在誘人的春風的輕聲嘆息里”為他的離去而痛苦呢?全詩語言生動,感情逼真,描寫細膩入微,構思新穎活潑,就其題材及體裁來說均稱得上上乘之作。
這里再就印度根深蒂固的童婚弊俗作以介紹。在印度這塊古老的次大陸上,相當長的時間外患內亂,戰禍頻仍。在那吉兇莫測的年代,人們希望早日為兒女了結婚姻大事。再說,按照印度古老的風俗,女兒出嫁時父母要耗巨資為她置辦嫁妝,而童婚卻可以免除或減輕嫁妝之苦。至今,這種童婚陋習雖然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未絕跡。前幾年在拉賈斯坦邦就曾發生這樣的奇聞:一個剛剛7個月的女嬰竟然嫁給僅2歲的新郎,結婚那天新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新郎則抱在媽媽的懷里……
泰翁將這一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題材選入自己詩中,表明他不僅是一位具有理想主義精神的詩人,而且是一位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社會改革家。不過,作為普通人的泰戈爾,在處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問題上卻顯得異常保守,他雖然寫出此類切中時弊的詩篇,在實際生活中倒娶了個“兒童新娘”,并按照傳統習俗為兩個未成年的女兒完婚。這大概與詩人從小所受到的教育有關。盡管如此,詩壇上的泰戈爾卻目光敏銳,筆鋒犀利,對沿襲已久的罪惡的童婚制度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抨擊,產生了舉足輕重的社會效果。
上一篇:〔法國〕小仲馬《一周年》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美國〕康蒂·卡倫《一支贊美歌——為一個贊美自己愛人的人而作》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