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不論是樹叢、溪流、牧場,
還是大地,一切平常的景色,
在我眼中都好像
披著神圣的光澤,
披著像夢一樣的清新的榮光。
但今日啊,已不同于往昔——
不論向何方注視,
不論黑夜或白日
我再也見不到我曾見過的東西。
彩虹來去飄忽,
還有那迷人的玫瑰,
當天空空無一物
明月也歡欣地環顧周圍,
星夜映照下的湖
裝點得如此華美;
陽光顯示出新生的光輝;
但不論走到何處,我深知:
原有的榮光已從地面消逝。
(飛白譯)
【賞析】
華茲華斯對自然的情感和認識特別深沉。浪漫主義詩人的愛自然,多出自逃避社會的煩擾,也出自懷舊情緒,華茲華斯也不例外,但他又有其獨特的哲學,這在他的《永生的暗示》中闡述得很清楚。這首詩全名叫做《頌歌——從童年回憶中得到的永生的暗示》,因標題太長,常被簡稱作《永生的暗示》。全詩分十一部分,共二百余行,這里僅選入第一、二兩段。從這兩段中也足以見到華茲華斯的基本主題了。
詩中的“從前”指的就是童年時代。生長在湖區的華茲華斯曾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兒童,他在湖光山色、草坡積雪之間不但沐浴著自然的美景,同時也領略了對神秘的崇拜,體會了與大自然合一的境界。但隨著時光的逝去,他覺得童年時見到的大自然的神秘榮光也隨之漸去漸遠了,于是他歸納出了這樣一條道理: 嬰兒剛剛來自天堂,與自然是合一的;童年離天堂還不遠,能在自然中望見天堂的榮光;到成人時卻越來越遠,再也望不見了。
是啊,人與自然完全契合的境界已不可追回,但詩人對這一境界念念不忘,他從童年回憶中追尋著那失去的天堂。華茲華斯在此詩中竭盡筆力描寫自然富有魅力的清新的美,卻又再三指出這一切都已今非昔比,“原有的榮光已從地面消逝”。這就形成了一種暗示機制: 往昔的榮光是這支筆描寫不出的,然而詩中的描寫卻有如一條導向的林蔭道,讀者在詩人啟發下,循著這條反思之路、憧憬之路走去,就能悟到一種“永生”的(也就是人與自然完全契合的)神秘境界。
所以華茲華斯的自然主題,并不僅僅是對自然的觀賞,而是通過自然去尋找失去的時光,尋找超驗的境界。《永生的暗示》在這方面不啻是讀華茲華斯的一把鑰匙。
(飛白)
上一篇:《永恒之歌 [美國]拉涅爾》讀后感
下一篇:《汗 [西班牙]埃爾南德斯》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