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龍沙《致愛倫十四行詩(之一)》愛情詩鑒賞
〔法國〕 龍沙
當你十分衰老時,傍晚燭光下
獨坐爐邊,手里紡著紗線,
贊賞地吟著我的詩,你自言自語:
“龍沙愛慕我,當我正美貌年華。”
你的女仆再不會那樣冷漠,
雖然在操老之后她睡意方酣,
聽見你說起龍沙,她也會醒轉,
用永生不朽為你的名字祈福。
我將長眠地下,化做無形的幽靈;
我將安息在香桃木的樹蔭;
而你會成為老婦人蜷縮爐邊,
痛惜我的愛情,悔恨自己的驕矜。
你若信我言,活著吧,不必等明天,
請從今天起采摘生命的朵朵玫瑰。
(陳敬容 譯)
愛倫是亨利二世王后的侍女,龍沙曾深深地愛戀過她,并為她寫下了大量情真意篤的詩篇,統稱《致愛倫十四行詩》,這里選的只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以其構思新穎奇特,感情真摯動人而成為法國愛情詩苑中的一朵奇葩。
表達愛情的方式有各種各樣,有的直抒胸意,坦率地向對方傾吐愛慕之情;有的較為含蓄,在某種意象的掩飾下將其真情隱約透出。而這首《致愛倫十四行詩》運用的則是一種極其巧妙而又別致的手法,詩人先以幻想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向眼前年輕貌美的愛倫描繪了她幾十年之后的情景:那時,愛倫已是風燭殘年,她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已再不能像年輕姑娘時那樣,歡快地到大自然中去領略美麗的風光,而只能像許多年老的婦人一樣,蜷縮在爐邊,一邊紡著紗線,一邊吟詠著龍沙的詩篇,日復一日地過著那種孤獨寂寞冷落難挨的暮年生活。追憶往事,她為當年曾得到龍沙的愛慕而驕傲,然而,更多的卻是痛惜和悔恨。她“悔恨自己的驕矜”,竟輕易地拒絕了龍沙的愛情;她痛惜白白錯過了大好時光,如今人事兩非,難再如愿。而寫這首詩的人,也已“長眠地下,化做無形的幽靈”。結尾二句,詩人筆鋒陡然一轉,又從幻想的世界返回到現實中來,用勸誡誘導的口吻將其本意向愛倫和盤托出:人生短暫,青春轉瞬即逝。你如果相信我的話,就應該珍惜青春,趁青春年少,去“采摘生命的朵朵玫瑰”,追求快樂的人生,而不必非得等到明天。試想,當愛倫讀過這首詩后,她還會像先前那樣驕矜嗎?
龍沙作為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他的愛情詩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文主義思想。《致愛倫十四行詩》表達了詩人熱愛現實生活、反對禁欲主義,充分肯定世俗愛情的思想,這是此詩值得肯定的一面。但詩中流露出的低沉情緒,悲嘆人生的短暫易逝,青春的一去不返,主張及時行樂的思想,卻是不足取的。
作為龍沙愛情詩中的珍品,這首詩最值得稱道的是它那新穎奇特的構思。詩人巧妙地將愛倫帶進他幻想的意境之中,讓她親眼看一看自己年老色衰時的情景,以啟發她的“覺醒”。這比起那些一味地贊美對方或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心的詩,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詩中所描繪的雖是詩人幻想的意境,但是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所寫,刻畫的又是那樣逼真細膩,所以,讀來令人感到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上一篇:〔英國〕華茲華斯《致——》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瓊森《致西莉雅》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