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磐姬皇后《磐姬皇后思天皇》愛情詩鑒賞
〔日本〕 磐姬皇后
霧蓋秋田穗,朝靄散漫浮,
戀愁霧靄里,何處得分憂。
(楊烈 譯)
這首短歌選自《萬葉集》卷2第88首。磐姬皇后(? ——347),是仁德天皇(313——399,日本第16代天皇,名大鷦鷯尊,在位時間不可考)的皇后,并是第17代天皇履中、第18代天皇反正、第19代天皇允恭之母。因其在歷史上名聲非同凡響,至今日本仍保存著他的墳墓——磐姬命陵。有學者認為,這首極具代表性的思慕天皇的和歌同與之相連的其他3首,很有可能均系他人假托磐姬皇后而作。
這首歌是寫皇后思念皇帝的纏綿心境:朦朦的夕霧朝靄,飄逸、沾滯在金秋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上,一旦初陽躍出,霧靄如夢中醒來,便悠悠然蒸騰繚繞而去,可是,我這團蜷窩迷蒙在心中苦苦戀慕的哀云愁霧,卻無法如眼觀的霧靄那樣輕易排遣消散,氣朗心晴。
據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712年)記載,磐姬皇帝是一個妒嫉心理至強的女性,一次,宮中舉行宴會,為采摘酒宴上需要的一種佐料“隱身草”,他輾轉來到了紀伊國(今和歌山縣與三重縣南部)。然而,仁德天皇竟趁此期間與八田若郎女通婚,待皇后采來“隱身草”,乘船回宮途中,驚聞此事,盛怒之下,將跋山涉水辛苦采來的“隱身草”投擲海中,拒斥回宮,決意寄身他處。
觀照如此背景,不難想象,嫉妒心理折磨下的皇后,于歌中追懷詠嘆著不堪忍受的對天皇纏綿哀切的系戀,被譽為“感情飽滿、激情蕩漾的和歌”(山本健吉語)自有其中道理。
從日本傳統美學審視,在萬葉時代,女子強烈的嫉妒心,作為摯愛的象征,被看作是上層貴族女性應具有的氣質修養要素。同時,男子表現在愛情方面的某種殘虐恣放,恰恰是貴族男子高雅的屬性,這是島國日本歷史上的美學觀。這首和歌極具典型性地剔抉出在愛情方面仁德天皇表現出的“諸向型心理”和磐姬皇后“直向型心理”,進而反映出二者在愛情觀上迥異的反差。
“霧蓋秋田穗、朝靄散漫浮”,但這些沾滯在稻穗上的清晨霧氣,旋即揮發四散,飄浮而去,詩以清晨稻穗上的霧靄起興,寄物馳想,濃墨勾勒出眼前栩栩欲活的實景,藉而抒寫失戀的女子對自己的丈夫一往情深、恩愛繾綣的內心追懷。用轉瞬消彌的霧靄來象征光陰會倏忽逝去,比照鮮明地發掘出多情女子的懷戀,它纏纏綿綿、永無絕期,無可奈何中浸滿了怨抑與哀傷。
這首歌充分展露出日本飛鳥時代(592——645)純熟的語言表達技巧,脫去一往素樸平淡、直抒胸臆的原始描寫,在詩的內核神韻與表現工底上躍入一階新的高度,它以飄忽未晴前的晨霧狀態象征女子磐據心中驅而不散的苦戀郁結;內在的心境悲愁找到了外在的物境對應,物境的演化使得心境上的悲云愁霧又濃濃重重地壓上了一層。因此,著名的萬葉集研究家山本健吉評斷這首和歌“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奏出絕妙的交響,堪稱是《萬葉集》中第一級的佳品。”
上一篇:〔阿根廷〕博爾赫斯《短歌(二首)》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丁尼生《磨坊主的千金》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