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篤岐 【本書體例】
【原文】:
魚麗于罶(1),鱨鯊(2)。君子有酒,旨且多(3)。
魚麗于罶,魴鱧(4)。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于罶,鰋鯉(5)。君子有酒,旨且有(6)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7)。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8)。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9)。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貴族宴饗的詩,詩歌主要贊美貴族宴席的盛大。朱熹《詩集傳》說它與《南有嘉魚》、《南山有臺》一樣,“皆為燕享賓客上下通用之樂。”它成為鄉間飲酒的樂歌,是很有道理的,這類詩在《小雅》中為數不少。
全詩六章,分兩部分。前三章是詩的主歌,具體描寫貴族宴席的豐盛和揮霍奢華的剝削生活。宴席上酒肴堆積,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詩人卻沒有描繪宴會的全景,筆墨只集中在魚和酒的鮮美豐盛。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魚和酒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說起:“魚,我所欲也”,是那么津津有味;僅《詩經》中提到酒的地方竟達五十多處,“君子有酒”成為豪言,在三首詩中出現;直到宋代蘇軾還說“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后赤壁賦》)。非得“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不可。《魚麗》客、酒、肴三全其美。詩開頭“魚麗于罶”興兼賦義,同《幽風·九罭》開“九罭之魚,鱒魴”,格調是一致的,有以魚入肉比喻留客之意。三章中,每章并列了兩種魚名:鱨魚、鯊魚;魴魚、鱧魚;鰋魚、鯉魚。詩人以夸張的語氣,津津樂道,使人由宴會上的魚,聯想到魚簍是活蹦亂跳的魚,新鮮、味美。各章的后兩句以“君子有酒”“旨且多”、“多且旨”、“旨且有”突出寫酒。進一步渲染宴席上的酒肴不僅豐盛精美,而且常有不缺。作者寫魚形象而具體,寫酒概括而進接,三章中,除了魚名間有變化外,反復詠唱,令人目不暇接,正是虛實結合,相得益彰。
后三章為詩的副歌。是對貴族豪華宴席的大肆贊頌。作者不僅抓住了主歌中三個重要的形容詞“多”、“旨”、“有”反復重唱,而且帶有大肆吹噓的口氣,稱之“維其嘉”、“維其偕”、“維其時”,宴席上的食物不僅要多,而且要精美可口;不僅要精美可口,而且要名種齊全;不僅要品種齊全,而且要合乎時令。這里,實際上已由前三章的魚、酒推廣到更大的“物”的范疇,它不僅有眼前宴席上的食物,而且指地上的萬物。“物其多矣”,“物其旨矣”,“物其有矣”,三次反復,加強和深化了詩的主題,既是貴族追求豪華生活的寫照,也反映了先民對物阜年豐和平安生活的良好祝愿。
在藝術特色方面,這首詩很有民歌風味,詩句輕快,語言形式靈活。前三章采取四二四三的長短句形式,且為隔句押韻,一三句為韻,二四句為韻。后三章句子很短,且每章重音落在多、旨、有、嘉、偕、時等字眼上,末句帶一“矣”字,便于反復呤唱。其次重疊的修辭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全詩中,“旨、多、有”與“君子有酒”及“維其嘉”、“維其偕”、“維其時”反復詠唱,既增強了語言節奏感,適合音樂伴奏,而且也把作者的溢美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收到較強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騶虞》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魚藻》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