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歸隱吧,從此一生逍遙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公元757年,永王李璘奪位失敗,李白因牽涉其中,被流放至夜郎。遇赦后他從夜郎回來,途經江西廬山,遙望廬山美景,恨不能寄情山水,歸隱田園,從此做一個逍遙閑人。因有此感,他揮墨留下了又一首千古名作。
這首詩最有名的莫過于開頭兩句,對李白詩詞略有了解的人恐怕都會知道他那“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狂傲和不羈。楚狂人并非虛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春秋時楚國人陸通,因對當時社會不滿,他剪掉頭發,狂傲不羈,無心仕途,被稱為楚狂。
《論語·微子》記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大概意思就是,陸通從孔子車前經過,對著車子唱這樣的歌:鳳凰啊鳳凰,你的德行為什么衰退了呢?過去的事情已經不能挽回,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算了吧,算了吧?,F在從政的人都危險?。】鬃酉萝囅敫懲ㄕf話,誰知陸通卻避開走了,因而無法跟他交談。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他的《歸去來兮辭》中引用了陸通的兩句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他知道以前出仕做官是錯誤的,但是這個錯誤已經無法改正了,他能做的就是在未來挽救這個錯誤,即入山為隱士。陶淵明的思想跟陸通是一致的,入仕為官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即便位極人臣,依然“以心為形役”。他有這樣的想法,并且很快付諸現實,從此采菊東籬下,悠閑自在,不受約束,這樣的生活才是他期望已久的。
李白在詩中提到陸通,證明他的想法也是如此。在朝廷這么多年,什么都沒得到,反而弄得凄慘落魄,遭遇流放之苦。如今得以回來,面對廬山美景,他頓時覺悟,實在不該蹚朝廷這趟渾水啊!
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和《古有所思》這兩首詩中,李白就透露出他對仙道生活的向往。時隔幾年,這種向往愈發強烈,尤其是見到如仙境一般美麗的廬山,他開始幻想自己寄情山水的悠閑生活。手中拿著綠玉杖,清晨辭別黃鶴樓去五岳尋訪仙人的蹤跡,路途再遙遠也無所謂,只要能在山水中忘卻憂愁。
這里的“手持綠玉杖”跟金庸先生小說中的綠玉杖打狗棒可不一樣,傳說綠玉杖是神仙才有的,李白想著自己能夠手持綠玉杖在山中尋訪仙人,另一重意思就是渴望能有仙人那般逍遙自在的生活。尋訪仙人,又何嘗不是尋找逍遙美好的日子呢?
古代詩人中,渴望仙道生活的人太多太多,屈原和李白有著相似的心情,他在《離騷》中也有寫到過自己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離騷(節選)
戰國·屈原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絏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于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
在屈原的幻境中,他駕著玉虬拉的車在天上飄蕩,從蒼梧出發又來到昆侖,穿越千山萬水,月亮女神望舒為前驅,風神飛廉做跟班,浩浩蕩蕩前往南天門。繼而又解下佩戴的飾物做聘禮,欲求取洛水之神宓妃為妻??峙乱仓挥星疫@樣毫不含蓄“凌駕”于仙人之上。
李白和屈原不同,屈原的游仙主要以人物為主,或者說以神仙為主更恰當。而李白則著重描寫仙境中的景色。《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除了“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那一段,其余的也大多是天姥山中的景色。在這首詩中也是如此,只不過地點從天姥山轉移到了廬山。
美麗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星旁,倒影在鄱陽湖上。山間瀑布倒掛,飛流直下三千尺,如銀河傾瀉。山巒曲折高聳,林中樹木蒼翠欲滴。鳥兒不見蹤跡,天地茫茫,高山蒼蒼。登上山頂之后,心中盡是豪情壯志,仿佛自己自由馳騁在天地之間,攬盡萬千美景。
此景,此情,不啻幻世仙境,或許,這就是真正的仙境。因為他仿佛已經看見仙人在云彩中朝拜玉帝。而他也早已服下仙丹,從此了卻塵緣,直上九天,在天地之間來回遨游,不再過問凡塵瑣事。
這一切只是美好的幻想,是廬山仙境般的美景使李白產生這樣的幻想,也是這昏暗的世道和幾十年坎坷的遭遇使他產生的幻想。了卻塵世緣,孑然一身地登上九天仙界,怕是真的遙遙無期吧。
上一篇:侯夫人《自遣》感于自己悲慘的命運而作
下一篇:班婕妤《怨歌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