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先器識后才情
有量弘深一脈融,渾將萬物萃詩中。
分梳格調(diào)因名理,道斷樞機(jī)啟事功。
慢向才情尋出處,能從器識發(fā)初衷。
惟風(fēng)致與心相契,片語天然味不同。
詩家先器識而后才情。
才情斐然,花團(tuán)錦簇;器識兼?zhèn)洌裰聹喅伞?/p>
于好詩而言,器識才情缺一不可。所謂先后,宜有先有后。有后無先,固然荒謬;有先無后,亦不成體統(tǒng)。必先后咸宜,次第著落,始成好詩。
若才情具而器識疏,浮詞萎濫,不成宗旨。若器識備而才情虧,瘦骨嶙峋,不足為觀。
正所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才情器識,其文質(zhì)之比乎?
然才情易而器識難,故先才情或不得不然,先器識多勉力能然。惟器識弘深才情雅健者,始能舉重若輕,文質(zhì)彬彬,自然而然也。
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不得不然也;王臨川“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勉力能然也;而杜少陵“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高絕今古,舉重若輕,自然而然也。
器識之善,才情之惠,存乎一心,不可不察也。
上一篇:社會地位與詩名
下一篇:詩史非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