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設式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王朝君在《淺談一種新的修辭手法——“設式”格》(《修辭學習》1998年第6期)一文中提出“設式”辭格,定義是:用簡單的數學公式形象生動地說明某一問題或某個道理的一種修辭方式。
設式主要有四方面的作用:1)直觀醒目,形象性強;2)以簡馭繁,加強語意;3)新穎別致,簡潔明了;4)化平凡為奇妙,收幽默生動之效。
[例釋]根據設式完整與否,可分為兩種。
(1)完整的設式,簡稱完式,即利用一個完整的數學算式來說明道理。
例1:在開展文藝批評和自我批評時,要反對簡單的粗暴的批評,也要防止虛偽的自我批評。現在有這么一種情況:對別人的批評不適當,對自己的批評也不是真心誠意的……對人家用的是一種加法:1+(-1)=0,“1”是說好的方面。“-1”是說不好的方面,兩方面一抵消,還是等于“0”。對自己則用的是減法:1-(-1)=2,用所謂的自我批評把自己打扮得更美。(李富平《妙用數字巧說理》)
這個語例中使用了兩個完整的數學算式,借算式來作形象說理,使得說理更加直觀簡潔。
(2)不完整的設式,簡稱簡式,即利用一個不完整的數學算式來形象表達某一個事件或問題。
例2:是7+1,還是8?第23屆工業國家首腦會議于6月21日至22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召開,會議討論了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出席國家有美、俄、英、法、德、意、日、加等八國,俄羅斯的出席給人們留下了疑問:是否俄羅斯已被吸納入最發達國家俱樂部?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已變成八國首腦會議?個中滋味,恐怕只有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最清楚。(石洪濤《是7+1,還是8?》)
這個語例中的“7+1”是一個不完整的數學算式,但是它表達的意思和“8”并不一樣,“7+1”表示參加工業國家首腦會議的八個國家之間的地位并不一樣,俄羅斯是八個國家中的另類,能否成為與其余七國并列為全球最發達國家還有待商榷。根據目前的觀察,大多不完整的設式(簡式)都和數字所代表的對象在某一范疇中的地位有關,如中國當代高考制度的“3+2”、“3+1”模式中的設式,都是為了突出三個必考科目和另外一些選考科目。
例3:做好“52+4”的課題……許多商場現在雙休日兩天的銷售額占一周銷售額的40%-50%,一年中52個雙休日和4個重大節假日的消費,是大型百貨商場參與激烈市場競爭的一項重要經營戰略。(姚慧玲《做好“52+4”的課題》)
這個語例中的“52+4”,“52”是指一年中52個雙休日,“4”則是指4個重大節假日,用一個算式來區分說明中國現在的休假時間和類型,以簡馭繁,直觀明了。
[辨析1]設式與換算。都借助數學方式。區別是:
王朝君認為:設式是用簡單的數學公式形象生動地說明問題或者道理;換算則是把難識別的或需要特別強調的數量,從人們的可接受性出發,故意使其形象化,是把抽象的數字換算成具體可感的事物。
[辨析2]設式與算式。都運用數學算式。區別是:
設式格運用簡單的數學算式作為說理或表達的基點,設式中不允許出現漢語詞語或小句。算式是指在書面語中,有意借用數學運算形式來表示復雜的語義關系,提高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在這種修辭方式中,使用“+”、“-”、“=”、“≠”、“>;”、“<;”等數學運算符號,但這些運算符號形式的前后不是單純表數目的數字或者數學符號(如果是數字的話,這些數字也已經因為語境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在功能上也不是簡單地表達數學計算,而是用來表達一種比較復雜的語義關系,使得表達更加直觀、簡潔。
例:不變的英雄+嶄新的壞蛋=電影續集
算式辭格中的運算符號前后一般都不是數字,而是語詞或者小句。
上一篇:什么是貌離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升華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