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語
[定義] 通過向前進逼的方式來加強語意的一種修辭方式。見文隆海《關于“逼語”辭格》(《語文園地》1985年11期)
[例釋] 根據語義關系,逼語可分為遞進式和轉折式兩種。
(1)遞進式。用遞進關系構成逼語。
例1: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柳宗元《桐葉封弟辨》)
例2: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魯迅《娜拉走后怎樣》)
例1先指出家人父子還不能以用人之道來克制自己,接著用反問語氣進一步說明名義上的君臣之間更不可能做到了。例2先暗示在中國即使一些小的改革也要付出血的代價,然后緊接著指出即使付出了血的代價也不一定能改革得了。
(2)轉折式。用轉折關系構成逼語。
例3: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賀鑄《搗練子》)
例4: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到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
例3信寄到玉門關已經要走萬里路了,而收信的戍人卻還在萬里之外的玉門關以西。例4先以特例手法發誓:只有等到“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等情況出現時,愛情才會罷休,接著又來個轉折:然而即使這五種不可能的自然現象都成為了現實,愛情仍然不能罷休,還要再等到“三更見日頭”,全句兼用特例和逼語兩種手法,充分表達了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從語義角度看,逼語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主觀意向,其語義關系決定了它的遞進式或轉折式的復句形式;從語用功能看,運用逼語可以使句子結構謹嚴,含義深刻,感情真切,給接受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上一篇:論詞之作法:詞之結法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