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嘉肴①不嘗,旨酒停杯。
寄言飛鳥,告余不能。
俯折蘭英,仰結桂枝。
佳人不在,結之何為?
從爾何所之?乃在大海隅②。
靈若道言,貽爾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躕。
佳人不來,何得斯須。
【注釋】
這是一首表現懷人之思的作品,三國魏曹丕作。《秋胡行》屬樂府《相和歌·清調曲》,古辭原意是歌頌秋胡妻的貞烈,此處是以古題寫新事。
①嘉肴:佳肴。嘉:通“佳”。
②隅(yú):角落,旁邊。
【大意】
約好清晨與佳人相會,傍晚,佳人還沒有到來。美味佳肴無心品嘗,玉液瓊漿停杯不飲。
請飛鳥你捎個口信,說我無著無落,無可奈何。俯身折下蘭花,舉頭用桂枝結成花環。
佳人不在身邊,做這些還有什么用呢?佳人呀,你在哪里?在那遙遠的大海邊。
我要告訴你,送給你夜明珠。我翹首企盼,站在那里徘徊不定,不知該去往何處。
佳人還是沒來,我到底該怎么辦呢?
【賞析】
早晨即與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卻終沒有來。只好在失望中,痛苦地等待,翹首以盼的人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為思佳人,茶飯無心。連美酒、佳肴都懶得碰,停箸在半空,酒碰到唇邊,卻沒有張嘴的心思。僅僅是這些嗎?佳人又是誰呢?
當然不止這些。從早晨與佳人相約開始,到日夕佳人未至,這是一段漫長的等待。朝與夕,是時間的象征,一天即是一生。由朝至夕,便是從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個人生。在整個一生中,始終有一種不能實現的追求,和由不能實現而帶來的巨大而又無法彌補的缺憾感。佳人實際上是一種難以實現的追求的擬人化。
在這個漫長的等待的過程中,心中涌起的,是追求永遠不能實現的深層的失落感。盡管追求不能實現,但自己并不停止這種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潔。為了達到目標,即使佳人遠在天邊,也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讓海神把最寶貴的“明珠”送給她。可惜的是,堅定的信念和辛勤的勞動并不是總能帶來收獲,也有可能最終落得個跂足眺遠、躊躇徘徊、不見佳人來的結果。此時的渴念之情,可說是急不可耐。
什么辦法都想盡了,為訴說自己的情懷,“飛鳥”也托了,“蘭英”也折了,“桂枝”也結了,誓言也發了,盡管“步立踟躕”、“何得斯須”,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難忍耐,但“佳人”始終沒有來。這是為何?只因這是一個永恒的絕望。既是絕望,便再無希望;既是永恒,就只能抱憾終生。
【拓展】
秋胡的故事初見于西漢劉向所作《列女傳》中的《節義傳·魯秋潔婦》,故事大略如下:
魯國秋胡娶妻才五天,就到陳國去做官,一去五年才回來。未到家之前,見路旁有一美婦人在采桑,他就停下車子,挑逗說:“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我這里有金子,愿給您。”婦人說:“我采桑力作,衣食自給,奉養二老,不需要您的金子!”秋胡歸家,拜見了母親,母親叫人把媳婦喚來,一看,正是剛才采桑的女子。秋胡很尷尬,妻子也非常氣憤,覺得他品行太污穢了,于是投河而死。
后人感于秋胡妻的事跡作《秋胡行》,輔以曲調歌頌之,其后多有人借此曲調作詩,但內容卻并不局限于此。
上一篇:《秋思》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秋風詞》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