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推敲《題李凝幽居》
賈島是我國的唐代詩人,他曾屢次應試沒有考中,一度出家當和尚,后來聽從韓愈勸告還了俗,當過小官。他作詩時,非常講究鑄字煉句,反復苦吟思索,為此傳下來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一天,賈島騎驢訪問隱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歸,他便在門墻上題詩一首《題李凝幽居》,共八句: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詩人以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云根等尋常景物,以及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尋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是,從李凝隱居地往回走,賈島一直覺得這首詩的三四句有個字似乎應該改一改,原詩是這樣:“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還是改為“敲”字好?
賈島在驢背上反復思索,總是猶豫不決,不知不覺間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想把這個字定下來。這樣一直走到長安城里,他還是做著手勢不斷苦吟。
這時,當時任長安地方長官的韓愈出門辦事,賈島由于太專心了,一頭撞進韓愈的儀仗隊還不覺得。儀仗隊的士兵見賈島這么放肆,已經沖進了第三節還要向前闖,便不客氣地把他揪下驢來,推到韓愈跟前。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無緣無故沖撞我的車騎?”
賈島這時已回過神來,連忙說明是由于在驢背上作詩,神情恍惚的緣故,并非有意沖撞。
韓愈是有名的文學家,對賈島的問題也發生了興趣,不但沒責備他,反而立馬想了很久,然后說:“用‘敲’字好!”于是,這兩句就最后定下來,成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改為“敲”字,是用來反襯李凝隱居地在萬籟俱寂中更見幽靜,也就是響中寓靜,這比在萬籟俱寂中無聲無息地推門要好。從此,韓愈和賈島便成了詩友。
上一篇:賀知章陶醉春色《詠柳》
下一篇:陳子昂作《登幽州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