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愛國謳歌《春望》
《春望》是我國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勾結史思明在范陽發動叛亂。第二年六月,叛軍攻下了軍事重鎮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到四川。
這年的七月,唐肅宗在武靈即位,這時,逃難中的杜甫把家安頓在鄜州羌村,準備去投奔唐肅宗李亨,于是他獨自一人向靈武進發。
這天,杜甫正隨逃難的百姓匆匆趕路,突然一隊叛軍迎面追來,也不知道叛軍們懷疑他們中有唐朝的密探,還是要抓他們被充軍隊,把他們全都抓了起來,并押往叛軍的一個營地,逐個進行審問。
當審問到杜甫時,他被帶到一個叛軍頭目的住處。小頭目打量杜甫,厲聲問道:“你做過什么官?是什么人派你到這里來的?”
杜甫回答道:“我不是什么官,只不過是普通的老百姓,是個讀書人,沒有考中。”
小頭目又問明了杜甫的籍貫姓名等情況,看他衣衫破舊,看上去卻像五六十歲,又不能留在兵營里充軍打仗,便把他趕出了營地,其實這年杜甫才四十歲出頭兒。
杜甫回到了自己在杜陵的住處,每天出去找這里的老朋友,想和他們去靈武投奔唐肅宗,可戰亂連年,人們漂泊不定,那些老朋友也不知逃到了何處。因此他打算一個人逃離長安,然而京城的周圍都被叛軍密密麻麻地守衛著。
轉眼春天便來了。有一天,杜甫終于有機會逃了出來,他望見戰亂后的長安殘破不堪,四周都是荒蕪的蒿草,聽到是鳥兒的悲鳴,引起了他的思鄉之情,觸景生情,于是他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上一篇:杜甫熱情謳歌《春夜喜雨》
下一篇:杜甫登泰山作《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