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無名氏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
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賞析】
社日是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秋兩次,在立春與立秋之后的第五個戊日,大致在每年的農歷二月與七月。每逢社日,大家要休息團聚,而這一天最為忌諱動針動線,所以對于女子來說,一定要在此日停下手中的針線活。
詞中所寫是一個春社日。詞中人是一位離家遠行的游子,因社日停針線的習俗思念起獨自在家的妻子。夫妻之間的感情,不大會有羞澀靦腆,也少見花前月下的小情調,只會如這首詞描寫的那樣,是一片補綴舊衣的瑣碎的日常。但就是這日常生活間的陪伴,相互于生活艱辛中的扶持,才能遇見人生最美的浪漫與最大的幸福。
詞人當也這么想的,所以在結尾用了一串三連對比,把浪漫的花酒拉近視野,產生與補衣的對比。此刻不是沒有花,不是沒有酒,但沒有人戴沒有人勸,也就毫無意義了。實際上戴花勸酒不一定非得妻子才能做,然而唯有妻子才會在自己醉得不省人事的時候真正心疼自己。或許她嘴上會瘋狂地責備,但一邊罵著,一邊已經趕忙為自己蓋好被子,做起醒酒的茶湯。
唯有情深,才會記憶起點滴細節,而這些細節,亦會勾起世間夫妻的最關情處,所以此詞才如此真摯感人。
上一篇:虞美人《虞美人·聽雨》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