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民歌·上邪
漢樂府民歌指漢時樂府官署所采制的詩歌。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宗廟歌辭,性質與《詩經》中“頌”差不多;另一部分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樂府民歌。《樂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四十余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民歌是繼《詩經》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其中女性題材占了重要位置。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性格鮮明,故事情節完整,且能突出思想內涵,標志著五言詩體敘事詩現實主義風格發展成熟的新階段。典型代表作有《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后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上邪(yé)!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注釋】1.上:指天。2.邪:同“耶”,疑問詞。“上邪”,猶言“天啊”。3.相知:相親。4.命:令,使。從“長命”句以下是說不但要“與君相知”,還要使這種相知永遠不絕不衰。5.雨:名詞用作動詞,降下、落下。讀去聲yù。
【串譯】天啊!我要和你相愛相知,一輩子也不斷絕。除非是大山沒有了丘陵,長江、黃河都干枯了,冬天雷聲隆隆,夏天下起大雪,天與地合到一起,我才敢與你斷絕!
【賞讀提示】本篇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藝術上極具匠心。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愿望之后,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比平鋪直敘更添情味。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以至于把“與君絕”的可能從根本上排除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的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深情奇想,確實不愧“短章之神品”。
《上邪》的句式不太規整,增加了誦讀的難度。從表意的角度看,自“山無陵”,至“天地合”,四個設想的條件最好要一口氣貫下來,然后安排個大氣口,再“乃敢與君絕”。誦讀者始讀時都會覺得有些別扭,他們應得到的耐心告誡是:一切藝術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任何語言形式即便再嚴合優美,如果脫離了表意功能,只能是一個無意義的空殼,最終形成的無疑是內容和形式的兩張皮。
上一篇:《李賀·馬詩·其五》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漢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