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郝敬訓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
這首詩和《絕句漫興九首》作于同時,其中心思想亦很相似,故當并讀。
詩人杜甫于草堂暫得偷安中仍懷有不盡之憂,為排遣愁緒,他常游江亭。“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詩人自畫出閑適之態,頗為真切。“坦腹”是不拘形跡,“長吟”乃詩人本色。起筆扣題,生動簡潔。
中間四句寫景抒情。“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觀水流之急,而欲使澎湃心潮平息,不再與世相爭,個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準盡!這是以動襯靜;看閑云駐天,不覺欲動之心亦與之遲緩凝滯,何必自尋煩惱!一生的悲歡離合,早該令人痛定思痛,這是以靜寫靜。“二句意同語異,真為沂水春風氣象”。(《杜詩鏡銓》)然而,不要以為詩人在講道學,這是以平靜之語寫起伏之情。詩人不甘寂寞,仍愿為上所用的入世之心無時不在跳動。在結構上,“水流”和“云在”又巧妙地分承了首聯。江亭臥看水流,野望仰觀云在,暗接榫眼,妙不可言。
“寂寂春將夜,欣欣物自私”,這兩句抒發了詩人的感慨。大好春光將盡,人生的美好年華亦將逝去,怎不會有寂寥空落之感!再看看那欣欣向榮的萬物,它們“各適其性”,“同適其天”,多么令人羨慕呵!
然而詩人的心情始終是不能平靜的,因為“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結尾兩句重似千鈞,為頷聯、頸聯作了詮釋。杜甫作此詩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一向心憂黎元、情系山河的詩人,聞捷報則欣喜若狂,聽鼙鼓即徹夜難眠。他渴望的是戰亂平息,國泰民安。現在坦腹江亭,表面看是悠閑自適,實際上是憂慮焦灼。這是杜甫一以貫之的思想。尾聯有本作“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和“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相比,其境界遠不如后者。
前人評這首詩曰:“有理趣,無理語。”“有理趣”,即抒情強烈,議論深邃,給人啟迪;“無理語”,是說詩中沒有空洞的說教,詩人將主觀意念化為具體形象,通過所寫之景體現出來,做到了情景交融,故能以“理趣”感人。
上一篇:施蟄存·橋洞
下一篇:杜牧·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