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題解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府法門寺塔中,將釋迦文佛的一節指骨迎入宮廷供奉。韓愈針對這種信佛行為寫了一篇《諫佛骨表》,勸諫唐憲宗,指出信佛對國家無益,而且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結果唐憲宗大怒,韓愈幾乎被處死。經裴度等人求情,韓愈方才幸免,但被貶為潮州刺史,要求即日上路。潮州在廣東東部,距離長安有千里之遙。韓愈匆匆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侄孫子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詩。
句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一篇諫書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陽去。“左遷”,貶官。“封”,這里指諫書。“朝奏”,指早晨送呈諫書。“九重天”,皇帝的宮闕,這里代指皇帝。“潮陽”,今廣東潮安。“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殘年”指顧惜晚年的生命。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云彩橫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馬也停住腳步。“藍關”,藍田關,今在陜西省藍田縣東南。“擁”,阻塞。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知道你遠道而來定會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邊收殮我的尸骨。“瘴江邊”,充滿瘴氣的江邊,指貶所潮州。
評解
這首詩是韓愈七律中的佳作,其特點是“沉郁頓挫”,風格與杜甫相近。沉郁指其風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頓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筆勢縱橫,開合動蕩。如“朝奏”、“夕貶”、“九重天”、“路八千”等,對比鮮明,高度概括,一上來就有高屋建瓴之勢。
這首詩表現出了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律詩格律要求嚴謹,而這首詩仍能較好地采用“文章之法”。“文”的特點表現在直敘的方法上,虛詞的運用上(“欲為”、“肯將”之類)等;詩歌的特點表現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別是頸聯,于蒼涼的景色中有詩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摯深厚的感情的抒發。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詩味濃郁,詩意盎然。
韓愈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昌黎先生,河南河陽(今孟州市)人,“唐宋八大家”之首,貞元進士,任監察御史,以事貶為陽山令。赦還后,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憲宗迎佛骨,貶謫潮州刺史。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并稱“韓柳”。
上一篇:李賀《南園十三首.男兒何不帶吳鉤》抒發懷才不遇情懷
下一篇:李商隱《安定城樓》政治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