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導讀】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歷任監察御史、禮部尚書等職。為御史時,曾上疏批評時政,遭忌遁去。《元史》有傳。他的散曲多寫歸隱生活,透露著對時政的不滿,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關懷。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和《云莊類稿》等,是元代有別傳流傳的少數散曲作家之一。
本曲通過懷古,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懷與同情。封建王朝的興亡,給百姓帶來的都是苦難。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連禍接,曲子一語破的。作者去世前數月,曾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治旱救災,此曲或為赴任途中所作。
“山坡羊”為中呂宮常用曲牌。
【原曲】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①。望西都②,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③,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釋】
①山河表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他勸晉文公與楚決戰,言晉國內有山,外有河,如果晉國戰勝,可得諸侯;即使被擊敗,亦足固守。此曲引喻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形勢險要。②西都:泛指長安(今陜西西安)和咸陽一帶,秦代和西漢建都于此。③“傷心”句:行經秦漢故都,見歷史遺跡,倍覺傷心。
【譯詩】
陡峭的華山峰巒在這里會聚,
洶涌的黃河波濤在發著怒氣。
向內有太華山向外有黃河水,
潼關自古以來就是險要之地。
西望長安古都心意徘徊凄楚,
最讓人傷心的是所行經之處,
秦漢萬間宮殿都變成了塵土。
朝廷興盛時老百姓倍受其苦,
朝廷衰亡老百姓仍照樣受苦。
【賞析】
這首曲子是張養浩的代表作之一。它通過懷古,表現了對民間疾苦的關懷與同情,具有高度的思想價值。
開篇“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幾句借景抒情,描寫的是廣闊之景,借以抒深沉之情。同時使用擬人的手法寫景物,賦予筆下的景物強烈的感情色彩。一個“聚”,一個“怒”,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表現力,連黃河、華山都為之發怒,有力地烘托了主題。然后通過懷古來抒發感情,時間跨越一千多年,對歷代王朝的興衰發出深沉的感嘆,大大擴充了詩歌的內涵。最后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重復詠嘆作結,在廣闊的背景下展開議論,表現了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深化了主題。作為一位封建社會的官員,能認識到無論朝代不斷的改變,唯一不變的總是人民所遭受的苦難這一點,確是難能可貴的。
該曲由寫景而懷古,由懷古而議論,抒發感慨,借古傷時。篇幅雖小但格調沉郁悲壯,氣勢磅礴雄渾,特別能打動讀者,是元曲中的名篇。
上一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憫農二首》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