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 意
晏 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晏殊(991—1055),字同叔,謚號元獻,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試,賜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累遷至知制誥、翰林學士。仁宗天圣三年(1025),遷樞密副使。明道元年(1032),拜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歷二年(1042),自知樞密院事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出知河南一些州府,進階至開府儀同三司,勛上柱國,爵臨淄公。晏殊能詩善詞,《四庫全書》收《晏元獻遺文》一卷、《珠玉詞》一卷,《全宋詩》錄其詩三卷又一百一十三句。
《寓意》一作《無題》,“寓意”,有所寄托,又不愿明白說出,與“無題”詩類似,多寫愛情,或以愛情為喻。
首聯寫意中人一別之后就不知去向,因而造成了深深的遺憾。起句寫意中人乘車離去,再也沒有見過面。“油壁香車”是古代經過油漆、裝飾精美的輕便小車,通常為女子所乘。如南朝樂府民歌《蘇小小歌》說:“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據《樂府廣題》介紹:“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西陵在錢塘江之西。”看來,晏殊的意中人是一位漂亮的妓女。次句寫詩人非常想念她,可惜一點蹤影都沒有。“峽云”,即巫峽之朝云。句中用了宋玉《高唐賦》中的典故: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自薦枕席,臨別時對襄王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頷聯承上寫引起詩人思念的意中人之環境。三句寫在灑滿月光的院落里,雪白的梨花正張開笑臉。“溶溶”,水流貌,這里指流瀉的月光。四句寫池塘邊的柳絮在微風中輕輕地飄著。這是暮春的夜晚,月光溶溶,微風習習,非常適合談情說愛,但是心上人卻杳無訊息,怎能不讓人感到寂寞。
頸聯抒寫苦悶的心情。五句寫連日來因為寂寞難耐,于是借酒澆愁,以至于一醉方休,但是酒醒之后,覺得更加寂寞。六句寫在寒食節,不能喝酒,仍然覺得都是一番蕭索冷清的景象。可見詩人見不到意中人,感到萬般無奈。“禁煙”,指寒食節,禁止用火,只能冷食。
尾聯寫因無法與意中人聯系而懊惱。七句寫想給意中人寄信,因為沒有地址,無法寄到。作者采用設問的方法,強調了這層意思。“魚書”,古代用作信函的兩塊木板刻成魚形,故稱魚書,當由尺牘發展而來。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稱:“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末句是對所設問句的自我回答,寫水遠山長,無論在哪里,沒有確切地址,都無法聯系、無法見面了。由于這一遺憾難以擺脫,作者還在他的詞中一再表達了類似的情緒,如其《蝶戀花》說:“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其《踏莎行》復稱:“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此詩好在通過詩歌形象來表達自己的無限遺憾之情,意中人一去不返,而且杳無音訊,當然遺憾;花好月明,柳暗風輕,意中人不在身邊,當然遺憾;借酒澆愁,愁上加愁,當然遺憾;欲寄書信,卻無處可寄,當然更加遺憾。詩歌結構中的起承轉合,也是由遺憾之情逐步深化貫穿起來的。詩中字面上沒有遺憾兩字,但是無限遺憾之情從字里行間洋溢而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定會對此詩產生強烈共鳴。
上一篇:趙 鼎《寒食書事》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賈 島《尋隱者不遇》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