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①
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導讀】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后遷居絳州(今山西省絳縣)。盛唐著名的邊塞派詩人之一。其詩主要是“歌從軍,吟出塞”,描寫西北風光,意境壯闊,情致雅暢。詩名轟動一時,每有新作,樂工們就制為新曲,入聲律,廣為傳誦。作品多已散佚,《全唐詩》僅錄存其詩六首,其中五絕《登鸛雀樓》和七絕《涼州詞》廣為世人傳誦。
【原詩】
白日依山盡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③,更上一層樓。
【注釋】
①鸛(ɡuàn)雀樓:又名鸛鵲樓,舊址在今山西濟縣西南。因地處于黃河中高埠處,時有鸛雀棲息于上,故名。此詩作者一作朱斌,題為《登樓》。②依山盡:順著山巒逐漸消失。③窮:盡。
【譯詩】
夕陽依著西山落到了山后,
黃河向著東海不停地奔流。
要賞盡千里外的遼闊美景,
那還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詩人登高望遠,描寫了浩瀚壯闊之景,抒發了豪邁奔放之情,寄寓了催人上進的哲理。
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詩人先在樓上遠眺,云海蒼茫,山色空濛,夕陽正挨著山峰西沉。視線再轉到近處,樓下的黃河水,正滔滔不息地奔流入海。這兩句畫面開闊壯麗,氣勢宏大,讀后令人振奮。后兩句寫觀景后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和感受: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要“更上一層樓”。這里的“千里”、“一層”,象征詩人想象中的縱橫兩方面的無限空間。“欲窮”、“更上”的使用連貫順暢,包含有明確的條件關系,含有很深的哲理。形象地啟示人們: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
這首詩的兩聯皆用對仗,而且對得極其自然,渾然天成,讓人幾乎感覺不到對仗。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兩句歷來為人稱道,成為人們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而流芳百世。
上一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相思》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