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
青海長云暗雪山①,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②終不還。
【注釋】
①雪山: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延伸的祁連山脈。
②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勾結匈奴,屢殺漢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計殺樓蘭王,“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咸嘉其功”,此泛指侵犯西北之敵。
賞析
王昌齡所作的《詩格》中提出“詩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認為物境“得形似”,情境“深得其情”,意境“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物境偏重“形似”之美,情境追求“情”之美,意境追求“真”之美。王昌齡的詩無疑都將這三境之美發揮到了極致,并在細微之處溶于一爐,創作出了令人“愛不釋口”的錦玉之作。
此詩從寫景入手,長云、雪山、孤城與雄關,營造了一種曠遠、孤寂的環境,得其物境。然而一個“暗”字,將遼闊的視野涂上了蒼涼的色調。空曠的大漠上,相距千里的玉門關根本是看不到的,可是詩人用了一個“望”,他在回望玉門關,更是在回望關內,回望故鄉。一種幽深的情思默默地感染了讀者,得其情境,而意境亦融入其中。
最后將鏡頭聚焦在已經磨穿的鎧甲上,從側面表現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使人想到在艱苦環境中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然而,金甲盡管被磨穿,可將士的報國壯志卻愈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們豪壯的誓言。蒼涼的背景再配上這磨穿的金甲,把讀者一下帶到了古戰場,不由得使人浮想聯翩,得其意境。
上一篇:古詩《王建·新嫁娘》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維·送元二使②安西③》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