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 春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舉進(jìn)士,為贛州司戶。歷官零陵丞、國子博士、秘書監(jiān),以寶文閣待制致仕。詩學(xué)江西詩派,但擺脫了江西詩派的束縛,自創(chuàng)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幽默詼諧的誠齋體。《四庫全書》收《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全宋詩》錄其詩四十四卷又八句。
《傷春》作者,《千家詩》原作楊簡,誤。此詩為《曉登萬花川谷看海棠》兩首之二,見《誠齋集》卷三十七,周必大《次韻楊廷秀》序稱:“萬花川谷主人為海棠賦二詩,妙絕古今,斷章有‘平生不帶看花福,不是愁中即病中’之嘆,代花次韻。”所以此詩為楊萬里作無疑。萬花川谷為楊萬里家園林名。有園林,又多病,此詩當(dāng)為楊萬里晚年在家鄉(xiāng)所作。
前兩句寫今年依然辜負(fù)了美好的春天。首句寫原以為今年春天肯定有不少賞心樂事,次句寫想不到今年的春天又白白度過了。“枉卻”有徒然白費(fèi)的意思。“東風(fēng)”即春風(fēng),代指春天。“一東風(fēng)”即一個春天或整個春天。這兩句詩先寫希望,再寫希望落空,則其失落的情緒更加濃重。
后兩句寫一再辜負(fù)美好的春天的原因,仿佛年年都未帶有一雙賞花的眼睛,沒有賞花的福氣一般,不是愁緒縈繞,就是疾病纏身。第三句具有自我調(diào)侃的意味,末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
此詩構(gòu)思奇妙,原來的題目是《曉登萬花川谷看海棠》,但是既未寫曉登萬花川谷,又未提到海棠,而是發(fā)表了一通不能賞花的感慨,還總結(jié)了其中的原因,從而將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感傷的心理變化過程展現(xiàn)了出來。此詩偏重議論而缺乏形象化的描寫是一大缺點(diǎn)。
上一篇:翁 卷《鄉(xiāng)村四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dá)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原文、賞析、作者表達(dá)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