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七絕·楓橋夜泊》千家詩賞析
張繼〔二〕
月落烏啼霜滿天〔三〕,江楓漁火對愁眠〔四〕。
姑蘇城外寒山寺〔五〕,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楓橋:在今江蘇蘇州閶門外。
〔二〕張繼:唐代詩人,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寶十二載(753)中進士。張繼在至德中與劉長卿同為御史,大歷年間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與皇甫冉、劉長卿交誼頗深,后歿于洪州。劉長卿曾作《哭張員外繼》痛悼之。張繼詩現存約40首,主要是紀行游覽、酬贈送別之作,多為五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語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飾。七絕《楓橋夜泊》情致清遠,歷來為人所稱,北宋時已刻石于蘇州。有《張祠部詩集》。
〔三〕烏啼:烏鴉啼叫。一說烏啼為地名,在楓橋西南。
〔四〕江楓:江邊的楓樹。一說江楓為二橋名。
〔五〕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城外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十里的楓橋鎮,創建于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傳唐代詩僧寒山子曾任主持,遂改名寒山寺。
【點評】詩題一作《夜泊楓江》。作于詩人客居蘇州時。詩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夜泊楓橋的見聞感受,營造一種凄迷氛圍,抒發了羈旅他鄉的孤寂與惆悵。月、烏鴉、霜、楓樹、漁火本來是詩歌中常見的詞語,詩人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凄冷哀愁的氛圍,寫出客子羈旅之思。此后陳允平“月落烏啼,漸霜天、鐘殘夢曉”詞句,便是由此而來。
上一篇:杜耒《七絕·寒夜》千家詩賞析
下一篇:蘇軾《七絕·冬景》千家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