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塔斗山①植松
誰種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
時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注釋】
①塔斗山: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楓亭鎮東北面。
賞析
蔡襄(公元1012年—公元1067年),字君謨,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進士,先后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主持建造了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信義,而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其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
這首詩是蔡襄少時在塔斗山讀書所作的即景詩。詩人以青松自喻,新樹雖小,但志存高遠,相信自己最終會后來居上,超越高塔。從此詩中可見其少年大志,語言質樸平淡,卻極富哲理。他十五歲參加鄉試,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剛滿十八歲的他被興化軍選拔由弟弟蔡高陪同赴京應開封府進士考試,得第一名。此后他多處為官,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心系黎民,政績斐然,后來成為赫赫有名的慶歷名臣。
上一篇:古詩《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二》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袁枚·所見》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