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題西林壁①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①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北麓。
賞析
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留下了多首描寫廬山的詩。
這首詩中,詩人首先實寫廬山所見。只見峰巒起伏的大山,正面看是山嶺,側面看是高峰,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然后詩人即景說理。人們不知道廬山的真實面目,那是因為身處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局部景物,得到的印象也是片面的。這后兩句詩有著深刻的內涵,它告訴人們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正確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自我,站在局外旁觀者的立場,擺脫主觀成見。這里詩人沒有抽象地發表議論,而是緊緊圍繞游山,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親切自然,更具說服力。
上一篇:古詩《舒芬·家書》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蘇軾·贈劉景文》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