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戒,不坐禪
仰山慧寂[1]
滔滔[2]不持戒,兀兀[3]不坐禪。
釅茶兩三碗,意在镢頭邊。
《指月錄》卷十三頁二四一
【白話新唱】
我的心自由自在何必持戒?
我的心如如不動何必坐禪?
閑來喝兩三碗濃茶吧!
大道遍一切處
菩提是菩提,煩惱也是菩提
即使扛起鋤頭下田去
也充滿道的情趣
【分析與鑒賞】
從最高觀點看,人們起一念說:“我是我,你是你,這是紅色,那是綠色……”這就是一念無明;同樣的,人們起一念修行,希望除惡向善、去妄歸真,所以要持戒、坐禪,這也是一念無明。
《永嘉證道歌》開頭就說:“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十七個字已經把《證道歌》全部心髓說完了,接下來的文字不過是廣做詮釋而已。
就是這樣,不除妄想不求真,大道已經明明在眼前,眼前盡是歸鄉路,更無別路超生死。
真理是這么簡單,這么單純,以致于無法令人類復雜的頭腦接受這樁事實。
打開眼睛就看見道,張開耳朵就聽見道,凡是五官所接收的訊息,沒有不是道的。
對古代的禪師而言,勞動時扛起鋤頭下田去,沒事時飯后三碗茶,一切都是如此平常。
附記:本詩源起于一段精采對話。《指月錄》卷十三記載:
陸希聲相公欲謁師,先作此圓相對呈,師開封,于相下書云:“不思而知,落第二頭;思而知之,作第三首。”遂封回。
公見,即入山,師乃門迎。公才入門,便問:“三門俱開,從何門入?”師曰:“從信門入。”
公至法堂,又問:“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時如何?”師以拂于倒點三下,公便設禮。
又問:“和尚還持戒否?”師曰:“不持戒。”
曰:“還坐禪否?”師曰:“不坐禪。”
公良久,師曰:“會么?”曰:“不會。”
師曰:“聽老僧一頌!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兩三碗,意在镢頭邊。”
師卻問:“承聞相公看經得悟,是否?”曰:“弟子因看《涅槃經》,有云‘不斷煩惱而入涅槃’,得個安樂處。”
師豎起拂子曰:“只如這個作么生入?”
曰:“入之一字,也消不得。”
師曰:“入字一字,不為相公。”
公便起去。
[1]仰山慧寂(840-926):六祖下五世,嗣法于溈山靈佑,溈仰宗的祖師,有《仰山慧寂禪師語錄》一卷行世。
[2]滔滔:比喻心自由自在。
[3]兀兀:心如如不動。
上一篇:《一片冰心在玉壺》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
下一篇:黃檗希運《不是一番寒徹骨》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