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典】
王昌齡《出塞》。
【原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694~756),唐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末,獲罪謫嶺南,遇赦北歸,為江寧丞。天寶中,貶龍標尉。安史亂起,避亂江淮,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詩長于七絕,以寫邊塞軍旅生活最為出色,亦有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作。詩作興象玲瓏,意境超妙,含蓄蘊藉,盛唐時最負盛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西宮春怨》、《長信秋詞》、《閨怨》、《春宮曲》、《芙蓉樓送辛漸》等。后人輯有《王昌齡集》。
【故事】
唐玄宗時期,政治腐敗,契丹、回紇等少數民族不時侵擾,邊境戰爭不斷。當時,由于朝廷處置失當,斗爭失利,更加劇了邊患。詩人王昌齡憂心忡忡,浮想聯翩。當時,他守衛在邊關,有一天夜里,明月高照,他想到秦漢時與匈奴在這里斗爭取得的勝利,哀嘆遠離家鄉的將士的困難生活。他從強秦盛漢筑關御敵的悠久歷史中,自然而然地想到兩漢的名將李廣。那時候,漢代名將李廣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不敢騷擾他守衛的地方。而當時朝廷未能平定邊患,詩人希望有李廣那樣的名將出現。這時,一首極為精彩的杰作,在詩人王昌齡的腦海中誕生了,這就是有名的《出塞》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是這首詩中的名句。
【賞析】
這首詩中的兩句名句,真實而又準確地反映了世世代代士兵們的熱切愿望!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英勇善戰,體恤士兵,因此威振邊關,深得士兵愛戴。世世代代的士兵都盼望跟隨這樣的將軍。長期不斷的戰爭造成了生產力的破壞,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的悲劇,回想起來是沉痛的。可悲的是,這樣的戰爭還在繼續,慘劇仍然不斷發生!既然外族侵犯,戰爭不可避免,那么朝廷就應派像李廣那樣的名將來指揮。
實際上,這兩句的深層意思是:作者對當時軍事力量衰弱的不滿,對國家太平的渴望。
上一篇:洞山良價《五位君臣頌之五》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六祖慧能《心迷法華轉》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