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經(jīng)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后,終于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安居下來。此詩表達(dá)了作者飽經(jīng)離鄉(xiāng)背井、顛沛流離之苦后,對江村生活的愉悅之情。幽:僻靜,引伸為幽雅。鷗:一種鳥,多生活在水邊,以魚為食,頭大、嘴扁平、羽毛多為白色。為棋局:即下棋。稚子:幼子。祿米:古代作官人的奉祿(工資)有時用米來支付。微軀:卑微的身體(指自己),是對自己的一種謙稱。
【全詩串講】
清澈的江水,彎彎環(huán)抱村子而流。
初夏的江村,事事顯得雅致清幽。
時來時去自在自由:梁間的燕子。
忽遠(yuǎn)忽近相親相伴:江上的沙鷗。
年老的妻子,用紙畫棋盤來下棋。
幼小的兒子,把針敲彎作釣魚鉤。
只要還有朋友愿意,供給我祿米,
象我這樣卑微的人,此外有何求?
【言外之意】
對于飽經(jīng)離亂之苦的詩人來講,浣花溪旁村居生活的環(huán)境處處事事都給人幽雅閑適的感覺。要在幾句詩中寫盡所有事物是不可能的,因此詩人精心剪裁,只選取了燕子、白鷗、老妻和稚子作為描寫的對象:燕子在梁間自來自去,白鷗在水上相近相親,它們都有自得其樂、忘機(jī)不疑的本性,最足以體現(xiàn)作者心中幽雅的村居情緒;而年老妻子笨手笨腳畫棋盤的憨態(tài),必令作者倍感親切;尚不懂事的小兒子用敲彎了的針當(dāng)作釣魚鉤,其天真無知也必使作者頓生愛憐。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尾聯(lián)兩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初讀似乎是承接上文,表達(dá)作者對眼前生活的欣喜和滿足。但稍加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這兩句不但骨子里包藏了不少悲苦之情,而且還顯露出作者對未來生活的隱憂。“但有”是一個條件性的假設(shè),完全沒有任何保障:朋友贈送祿米的事可能因為朋友的情況變化而中斷,而作者眼前優(yōu)游閑適的生活卻完全依賴于朋友的祿米,祿米一斷就什么也談不上了。這個問題的嚴(yán)重性作者不但明白,而且可能一直是心中的一大隱憂,乃至在自己放筆抒懷、表達(dá)自己愉悅之情的同時,也會把心中的苦水連帶著吐出來。作為一代詩宗,在晚年時只能依賴朋友救濟(jì)而活命,且時刻處在對未來生活的憂慮之中,讀來真使人黯然神傷。
但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已經(jīng)成就了自己所能成就的一切。他為后人留下了不朽詩篇,使我們今天還能讀他的詩、理解他、為他難過和不平。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那同一片土地上,許多同樣有天賦的中國人卻被一次次紅潮淹沒了、埋葬了。他們沒有來得及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天賦,沒有為后人留下自己可以留下的偉大精神財富,以至于后人將失去理解他們、為他們難過的一切機(jī)會。與他們相比,本詩的作者又是幸運的,非常幸運!
上一篇: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寫景懷念高僧慧遠(yuǎn)詩
下一篇:崔顥《行經(jīng)華陰》寫華山景色之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