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祖籍吳縣(今屬江蘇)。進士出身,擔任過翰林學士、健康(今江蘇南京市)留守等職,積極抗金,曾有功于北伐。晚年退居卞山(今吳縣境內),以詩書自娛。葉夢得以文名世,其詞以南渡為界而風格迥異,前期綺麗多姿,后期清淡雄邁,繼承了豪放一派。有《石林詞》一卷傳世。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①
【原文】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 ② 。空惆悵。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
【注釋】
①絕頂小亭:指絕頂亭,建于今浙江湖州卞山的南山頂上。
②天涯想:建功立業的志向。
【譯文】
小亭修筑在山頂的最高處,從山下望上去,隱約可見。我與同游者登上亭子,心情舒暢,便高興地交談起來,同賞這絕妙的美景——云霧萬里,好似波濤滾滾!
雖然我已年邁,但依舊老當益壯,渴望能夠建功立業。不過只是白白地感慨。你們年輕人,應當豪邁英勇,斗志昂揚,可千萬別學我這衰翁的模樣。
【鑒賞】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詞人罷官退隱吳興卞山時所作。當時詞人立于卞山絕頂亭,豪情滿懷,揮毫以抒凌云之志。
上片首句點明題旨。“縹緲”寫絕頂亭傲立山巔,遠看又高又小,虛無縹緲,這幾句全由“絕頂小亭”領起。隨后一句,視角從亭轉到人,與題目中的“登”字照應。因為小亭立于絕頂,所以人在亭中便有了“千峰上”的感覺。“與誰”二句,前后倒裝,寫北國淪喪,山河不再;也寫找不到同路之人并肩抗敵,收復失地,重建家園,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朝廷中主和派占上風。這是一處轉折,由“笑談”的豪情轉入對國事的憂慮。
下片寫詞人志在收復失地的豪邁情懷。詞人老當益壯,“猶作”二字突出“天涯想”的強烈,可見他報國心切。但他馬上又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處境:隱于卞山,復出無望。因而,登臨時縱有萬丈豪情,也只能歸于“惆悵”。一個“空”字把所有的壯志豪情全都抹殺了。可詞人哪里會被眼前的這些困難嚇倒,收尾兩句“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運筆有力,勸勉后人,“少年豪放”呼應第二句的“笑談”,布局嚴謹。
此詞雖短小,但跌宕起伏,峰回路轉,主題鮮明,句句扣題,為豪放詞中的佳作。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葉夢得《水調歌頭·九月望日》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