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①
【題解】
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棄疾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此后二十年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間閑居。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別墅篆岡喝酒賞月,成此佳作。該詞通過時節變化的描寫來反映詞人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氣度從容,欲擒欲縱。文法曲折多變,巧妙采用前人詩句,辭意含蓄。
【原文】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②。
隨分杯盤③,等閑歌舞④。問他有甚堪悲處⑤?思量卻也有悲時⑥,重陽節近多風雨⑦。
【注釋】
①踏莎行:詞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篆(zhuàn)岡:地名,在帶湖旁。②宋玉:戰國時楚國的著名詩人,屈原的學生,其代表作《九辯》有句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如許:如此。③隨分:指隨其自然;依據本性等。④等閑:平常,普通。⑤甚堪:什么可以。堪:能,可以;能忍受,能承受。⑥思量:考慮;仔細想想。⑦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在這一天常常進行結伴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譯文】
寧靜的夜晚,月光灑落在亭臺樓閣之上,秋天的花香飄滿院落。歡聲笑語的人們快樂地來來去去。是誰,每當秋天一到就會悲傷凄涼?想當年,楚國的詩人宋玉就是這樣悲傷。
吃飯喝酒要依據本性隨其自然,平常對歌舞享樂更要看得平淡。問他還有什么可以悲傷之處呢?不過,細細想想這一生,卻也有很多悲傷的時候,重陽節快到了,會平添很多秋風秋雨,這自然會使人感到格外凄涼。
上一篇:辛棄疾《西江月·遣興》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