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
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1]時皆夢。
【注釋】
[1]轉頭:回首。
【譯文】
平山堂第三次前來拜謁平山堂,彈指聲中流逝半生時光。十年前老仙翁已經作古,壁上墨跡依舊龍蛇飛舞。如何紀念這位文壇領袖——繼續傳誦他的春風楊柳。不要嘆息萬事皆空回首間,其實未回首時一切已是夢幻。
【解析】
元豐二年(1079),蘇軾由徐州前去知湖州,第三次路過平山堂時作此篇。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西側,歐陽修所建。對東坡來說,影響其人生至巨的人,父母之外便是歐陽修了。在蘇軾的人生境遇與浮沉的過程中,歐陽修對他的賞識、獎掖是使他感念不已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文壇領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其道德文章又是令蘇軾深為敬仰的。自嘉祐二年(1057)蘇軾在汴京(今開封)應試,得到歐陽修的激賞而及第出仕,已是二十余載了,在其源于宦海風波、逆多順少而產生的惶惑、抑郁、孤獨中,三過平山堂,目睹墻壁上歐陽修的墨跡依舊,他所崇敬的這位先輩在其心中更加親切,更值得懷念了。歐陽修曾在《朝中措》一詞中自稱“文章太守”,“楊柳春風”也是從“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化出。結尾的“空”“夢”之說,與蘇軾年前的《百步洪》詩中的“紛紛爭奪醉夢里”,以及其后貶謫于黃州期間的名篇《念奴嬌》的尾句“人生如夢”是一以貫之的。這種空幻如夢的感嘆,不止于時光如流的恍惚之感,也隱含著仕途艱難,有志而不能踐志的無奈與蒼涼。
據當時同登平山堂的張嘉甫說,東坡作這首詞時四周站滿圍觀的仕女,“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里,殆欲仙去耳”(宋釋惠洪《石門題跋》)。我們今天讀這首詞,兩位“文章太守”的文采風流恍如目前,而彈指間逝去的時光將近千年,吟誦東坡這首詞末尾兩句,不亦感慨系之!
上一篇:蘇軾《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